摄影频道

赤水:谱写“文旅农工”融合发展新篇章

2020-04-28 14:30:18 作者:王雪峰 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王雪峰

  进入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贵州正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最后的歼灭战。赤水作为贵州省首个脱贫县,自2017年10月脱贫出列以来,不骄不躁,埋头苦干,在稳定脱贫成果的同时,不断推进各项产业发展。其中,旅游产业已成为赤水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抓手,在“文旅农工”融合发展上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赤水,因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的“黔北边城”,是革命老区,亦是贵州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赤水风景名胜区,则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坐拥“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等资源,让赤水市发展旅游产业,从而助力脱贫攻坚底气十足。

 

 

赤水竹海

  据悉,赤水市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4000余户近1.3万余名贫困群众依靠旅游脱贫致富,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产业,通过文旅扶贫实现脱贫增收。

  大旅游带动大脱贫

  “游客您好,雨天路滑,这是景区免费发放的环保雨衣,请您拿好,注意安全。”在赤水大瀑布景区发放雨衣的王朝杰、唐红夫妇,是景区附近黎明村的村民。夫妇俩通过赤水旅发公司扶贫驻村工作小组的帮助,在家门口的景区上班,每月既有了稳定收入,还能就近照顾家中老小,一家人不但经济有了改善,更是过得其乐融融。

  几年前,黎明村曾是赤水最贫穷的山村之一,“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王朝杰、唐红夫妇在离家较远的乡镇上做临时工补贴家用,不但收入不稳定,家中年幼的孩子,要一周才能见一次,更别提照顾他们的生活。如何在保证经济来源的同时,又能照顾家中老小,成了夫妻俩最发愁的事。

  正在摸底当地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赤水旅发公司扶贫驻村工作小组了解到夫妇俩的情况后,立即进行了汇报。公司经过商议,决定将他们聘用到景区从事发放环保雨衣的工作。如今,不仅收入稳定了,能够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童年和父母的暮年,让王朝杰、唐红夫妇开心不已。

赤水大瀑布

  据了解,赤水旅发公司在经营的景区沿线规划布局商业网点,修建了185个约10000㎡扶贫就业岗摊位,无偿赠送给所在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优先分配给当地贫困户经营,引导贫困群众从事民俗旅游小手工生产、旅游农特产品销售等,各摊户月均收入在2000-6000元左右,确保了贫困户有效脱贫。同时,当地贫困群众可在景区保洁员、安保员、检票员等岗位工作,切实解决了就业难题,实现致富增收。

  此外,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开发景区景点、住宿、餐饮、旅游商品等,让村民参与到景区的运营,与景区收益挂钩,10余万群众从乡村旅游发展的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经济转型稳增收

  四月清晨的望云峰,清风习习。站在山的顶端,云海漫卷,变幻莫测。偶有一片云消散,便可俯瞰山下林间散落的民居。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观赏到流云瀑布景观,亲眼所见的游客无不拍手称奇。

望云峰景区

  望云峰,原为洞坝茶场。因为茶叶产量低,这片茶园的效益并不景气,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很低。当地居民李小梅一家在山顶看到云海、日出的景象,便萌生了打造茶旅景点的想法。

  2012年,通过流转,李小梅承包了山顶30多年树龄的低产茶园,并修通从山脚到茶园的道路。2015年,望云峰景区正式开园。“景区并没有大量的宣传,而是通过口耳相传,渐渐有了知名度,每天都有几百人上山观光、游玩,周末的游客更是达到上千人。”李小梅告诉记者。

  如今,茶园依然绿意盎然,采茶工人还在忙碌着。据李小梅介绍,茶叶采摘可持续到每年10月份,期间当地农户都会趁闲时来采摘茶叶,增加收入。而且景区内的工作人员80%左右是当地建卡立档的贫困户,每月最低工资2480元。相较景区开发之前,当地居民收入跃上了新的台阶。

  目前,景区内已建有玻璃栈道、云上秋千、云上速滑、云上攀岩、云上速降、步步惊心、云上自行车、云上滑草及云上走钢丝等众多体验项目,惊险刺激,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打卡”。

  李小梅表示,景区还在开发新的体验项目,会不定期推出,增加吸引产品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居民就业,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同望云峰景区一样,赤水曾氏晒醋从传统手工酿造,转型为以酿造、销售赤水晒醋为核心,建设园林式晒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发展旅游文化品牌的综合性企业;四季花香景区从凤凰湿地公园转而成为赤水市首个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乡村美食、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红色文化优化集合的现代田园综合体。

  通过产业转型,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增收,为“后扶贫时代”赤水有效防止返贫、促进经济发展做好了铺垫。

  融合发展出新篇

  在总结脱贫经验的同时,赤水市不断创新,以更清晰的思路、更先进的理念、更实用的措施来巩固扶贫成果。在探索过程中,产业融合成为推动旅游持续向好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动力之一。

  延伸产业,打造农旅融合。赤水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 “专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山地生态水产养殖、精品水果、蔬菜基地等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乌骨鸡(蛋)、金钗石斛、竹笋、虫茶、腊肉加工和包装,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淘宝建设,实现旅游商品线上线下特卖大卖。

金钗石斛

  丰富产品,打造工旅融合。按照“园区景点化、工厂花园化、产品商品化”要求,着力打造竹木加工、特色轻工、新医药大健康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一批集生产加工、产品展示、购物销售、观光体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工业旅游企业。按照3A景区标准打造工业旅游景区1个,工业旅游点6个。

  提升内涵,打造文旅融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古镇文化、盐运文化、美食文化、康养文化资源,健全红色旅游、夜间旅游、体验旅游新业态,打造美食城、美食一条街、文化娱乐城,举办国际山地音乐节、灯光节和露天影院、“水上冲关”、模拟飞行等体验项目,开展“万人健步走”“快乐骑行”“重走长征路”活动。

  为扩大旅游扶贫示范效益,赤水市还对乡村旅游已有一定影响力的乡、镇、村(大同镇民族村、复兴镇凯旋村、两河口镇黎明村、盘龙村、天台镇凤凰村等),在旅游线路优化、媒体推介、融入全区旅游大框架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放大乡村旅游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赤水市全年接待游客192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1.67亿元。骄人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赤水“文旅农工”产业融合发展的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

  编辑:王婉

  编审:易丽霞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