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

侯菊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

2023-03-30 23:01:01 作者:侯菊英 来源:大河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二十大报告做出了系统和科学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既是现实火热的社会实践,也是奋进感召的文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勇向前,定能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保证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进程,也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过程。现代化是世界众多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如印度提出要建设“有声有色的大国”、巴西提出“未来大国”、俄罗斯提出“重振大国雄风”等,现代化具有各国所共同拥有的一般特点和共同特征,更具有与本国国情直接相关的特殊性,“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新路径,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现代化不等于资本化、现代化更不等于两极分化,现代化不是特定国家的“专利品”,更不是有唯一答案的“单选题”,现代化是多样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必然发挥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的功能,并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方向并能够保证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指导人们妥善地协调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文明新形态。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驱动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携带着以人民为中心、独立自主、踔厉奋发的文化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着人民至上、尊重自然、崇尚和平的价值理念。这些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不仅营造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良好文化氛围,而且直接决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特征、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培育起来的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情怀、共同富裕价值取向、走和平发展道路理想信念等,会汇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人民群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压力的状态下,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唤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忧患意识,促使人民群众不畏艰难险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敢于和勇于取得胜利。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凝聚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功能。随着全球化的高速发展,随着社会各种利益、组织的分化,文化认同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文化认同成为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口规模巨大,有56个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文化认同。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信仰追求、历史传统、心理特点、社会意识等方面的共性,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

中国式现代化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同时强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使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它可以凝聚各民族的理想目标和利益诉求,表达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从而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正是通过这种力量,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动员起来,同向同行,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保障力、精神驱动力和方向凝聚力,综合和融汇在一起,便形成一种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坚持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现代化观,而且有助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运用于工作和实践中去,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成绩!

【作者:侯菊英,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与实践”(2018-CXTD-05)的阶段性成果】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