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仁市的一个山村小学——兴仁市回龙镇回龙小学,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立马来到操场上打篮球。500多平方米的校园操场里,能见到几十个篮球拍打跳动。篮球之所以成为学校团宠,还得从孩子进校就培养篮球运动的老师们说起。在这里,课外时间的篮球运动是一门“必修课”。
课后篮球赛吸引不少同学观赛
随着大课间跑操音乐响起,学生们有序在操场上绕圈跑步,自由活动后,学校篮板成为了抢手的地方,孩子们小手灵活地拍打、起跳、投篮,在欢声笑语中,让操场成为了“运动乐园”。
“老师觉得我篮球打得好,就送了我一个篮球,我特别喜欢这个球,一下课就来打,锻炼身体。”兴仁市回龙镇回龙小学学生皮开航说。
在这里,篮球是有名字的。回龙小学1000余名学生,超六成会打篮球。不少学生还有着专属于自己名字的篮球,而且是奖励所得。
兴仁市回龙镇回龙小学副校长陆林鹏介绍:“我们什么篮球都有,现在学校篮球接近400个,但是都不够用。”
“2015年,那时候刚起步很困难,我就自己买了一部分篮球送给学生,后面随着学校打篮球人数的升高,得到很多企业和个人的关注,他们也会为学校赠送一些篮球,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回龙小学老师陈明说。
“先是陈明和钟富兴两位老师买了给学生们买篮球,看学生们打得很起劲,后来家长们也会自己出资为同学们购买。”回龙小学副校长钟永兵说。
陈明跟孩子们在一起
陈明是最早在回龙小学带领孩子们“玩”篮球的老师,2011年,来到母校回龙小学任教的他发现,孩子们上课提不起兴趣,经常因想念父母而哭鼻子。怎么才能为家乡孩子带来改变?他想到的是体育运动。
“这里的孩子父母大部分在外面务工,孩子们回家也没有什么玩的,所以我就想用篮球这项运动来陪伴他们,所以就想到在学校组建篮球队。”陈明说。
起初,学校只有3.05米高的成人标准篮球架,陈明就根据学生身高特点提供2.6米儿童篮球架,让孩子们积极参与“玩”篮球游戏,再以书籍、文具等作为奖励,为热爱篮球的孩子购买篮球、球架,将篮球架安装在孩子们家里,让孩子们在周末、假期也可以继续“玩”篮球,以此吸引孩子参与。
10余年来,参加“玩”篮球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球技也越来越娴熟,也有了外出比赛的自信。截至目前,回龙小学篮球队已荣获县级篮球赛事冠军11项、县级亚军1项,州级篮球赛事冠军3项、亚军2项、季军1项,省级篮球赛事亚军2项、季军2项,学校女孩们还被称为“小辫子篮球队”。
比赛中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出去参加过8次比赛,最好的成绩是在省里面获一次亚军,每次出去参加比赛,我们任老师会在比赛之前帮我们把头发扎好,让我们更好地进行比赛。”兴仁市回龙镇回龙小学学生尤萱说。
“她们自己扎的头发有点低,随时都会拿手去撩,会影响她们比赛,所以我就想着给她们把头发给扎起来,弄得整齐一点,不让头发遮挡视线,所以就有了‘小辫子篮球队’这个称号。”兴仁市回龙镇回龙小学老师任艳介绍。
作为寄宿制学校,老师们用篮球这项参与度极高的体育运动,填满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校篮球社团成员达600余人,组建有班级小组队、班级队、年级队、校队等队伍,实现了天天有训练、周周有比赛、月月有联赛,在U6、U8、U10、U12各组别中,均组建了对外参赛篮球队。因为篮球,100余名孩子作为特长生被学校招录。
篮球,让回龙小学变成一个小有名气、有特色的乡村小学,学校老师们在这场“体育魔法”中,让孩子们更团结、阳光、自信,拥有走出大山的能力,更有回归家乡的初心。
“在场上肆意地奔跑我感到很自由,无拘无束,我和我们的队员每投进一个球,就很有成就感,就像每天耕耘后的收获一样。”尤萱说。
“越来越多的孩子参加打篮球后,笑容更多了,而且在成绩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就坚持在做。”任艳说。
通讯员 黎凤花 李荣欢
分享: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