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鸣交替,朝霞初起,藏匿深山的古村落——贵州牛蹄关村便就热闹起来了:700名师生组成的研学团开启了研学+乡村文旅课堂。
“这是常态。”安顺牛蹄关农旅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营销运营负责人姚青睐说,尤其是节假日或寒暑期,每天都有大小研学实践团走进牛蹄关。
牛蹄关村风光景致佳。人民网 陈洁泉摄
关于这里的“研学热”,这串称号也足够解答:现下的牛蹄关是贵州省乡村振兴研学基地、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校农融合实践基地、贵州大学等十二所高校的教学实践基地……
跃出表象,“研学热”的本质是牛蹄关探索文旅融合聚人气、兴业态、增活力的探索实践。
牛蹄关是安顺市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行政村的一个布依族自然古村落,三面环山,“人文”“风光”具美,但曾困于基础设施落后、村居建筑破旧、主导产业缺失等问题导致乡村发展一度滞缓。
牛蹄关村庭院整洁。人民网 陈洁泉摄
蝶变的契机源于破旧立新、文化铸魂、产业兴村。自2021年起,牛蹄关便以融合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布依族文化等乡村元素为支撑,装扮“新村貌”,引进“新村民”,发展“新业态”。
先看总体,牛蹄关里外文旅新体验“千姿百态”:山里乡村好风光,博物馆群屡上新,村居民宿美而新……一村、一程便“包罗万象”。
再一一分解局部。映入眼帘的布依村居错落有致,门前庭院整洁美化。牛蹄关村以同心共建乡村活动为契机,由村合作社与民营企业对闲置宅基地及房屋进行统一保护开发,建成民宿、咖啡馆等,让古村焕新、村民乐居、游人流连。
游客在牛蹄关村“山骨图书博物馆”参观。人民网 陈洁泉摄
村寨深处,由原村小改造而成的“山骨图书博物馆”引人驻足,2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集中收藏展示着贵州百位明贤故事、上千张讲述贵州老照片、5000余张珍贵老唱片,特色文化芬芳拂面。
“将原有生态与艺术结合,是牛蹄关建设文化场馆的思路。”姚青睐说。举一反三,牛蹄关围绕当地特色历史、民俗、非遗等多种元素建成了山骨博物馆、声音博物馆、古法造纸坊、三线记忆馆等13个文化馆群,筑起一隅又隅乡村文化“新高地”。“边游边学,收获颇多。”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
牛蹄关村“名师工作室”摆满了绘画作品及文创。人民网 陈洁泉摄
而牛蹄关的“人气”,除游客外还有一群“新村民”。在牛蹄关“名师工作室”里,贵州青年画家文龙正绘画油画作品。“乡村的风景、人物都能成为创作素材、带来创作灵感。”像这样“新村民”,牛蹄关先后引进省级非遗蜡染传承人、青年创业者等20余名。
此外,牛蹄关的转型不局限于“以文塑旅”。牛蹄关还引进种植了金刺梨20000亩、食用玫瑰1500余亩等,延伸发展了鲜花饼深加工产业,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280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
小处着眼,村寨里外处处是牛蹄关农文旅“多维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讲述着一个“面子”靓、“里子”美的“活力乡村”故事。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