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7月1日电(记者罗羽)搬运食材、清洗食材、炒制食材……30日下午,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忠诚镇忠诚村的合约食堂内,上百位村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赶制盒饭,并持续运送给正在榕江县城清淤、清障和消杀的社会各界救援力量。
6月24日以来,榕江县城两次遭遇特大洪水侵袭,县城两次被淹,损失严重。29日水退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消防、应急、民兵、武警等大批救援力量再次全力攻坚县城清淤、清障和消杀,为恢复全县市民生产生活争分夺秒。
作为全县灾后重建的重要“后方”,未被洪水影响的忠诚村的合约食堂是为各界救援力量提供盒饭的“能量场”。在现场进行调度的忠诚镇党委书记杨胜涛介绍:“最近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涌进榕江,我们也在持续加大马力,全力保障各界救援力量从‘有得吃’,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
图为6月30日忠诚村合约食堂内。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猪肉、牛肉,豆角、辣椒、萝卜、茄子、洋葱、白菜……不断汇聚的食材让一直帮厨的63岁忠诚村村民陈忠祥感慨万千,“社会各界的支援才是我们最可靠的‘大后方’”。
在忠诚镇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榕江工业园区、榕江县中等职业学校等救援物资接收点,一辆辆满载饮用水、油、大米、蔬菜、鲜肉等救援物资的车辆来往穿梭。在当地群众及贵州台江县、息烽县等地志愿者持续不断的搬运之下,物资被送进仓库、重新调配,发往各物资发放点。
6月30日榕江县卧龙小区杨老你(前排左)在榕江工业园区搬运物资。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榕江县卧龙小区52岁的杨老你已连续三天在榕江工业园区搬运物资,她还把13岁的女儿江子琼也带了过来。“看到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和志愿者我们很高兴,大家一条心、一股劲才能更快渡过难关!”
接收食材、搬运食材,洗菜、切菜、炒菜、打菜、送饭……从早到晚,合约食堂内充塞着各种劳动的声音。陈忠祥等人简单吃过晚饭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批盒饭的制作之中,很少休息。正是这种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力量,为榕江的灾后重建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
“我们还把盒饭制作‘订单’分发给周边同样未受灾的口寨村、六佰塘村、王岭村、乐乡村、古榕社区等7个村级点,再派出村民前往村级点取餐发送。”杨胜涛说,合约食堂从25日提供盒饭1000份左右,到最近两天每天提供约18000份,每份保证三个菜、三两肉,争取搭配荷包蛋等,正是通过团结协作,不断增强着后方保障的能力。
图为7月1日榕江县口寨村村民在盒饭制作点制作盒饭。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在口寨村的两个盒饭制作点,12个灶台、17口大锅每天都在有序地进行煮饭和做菜。“前来帮忙的约170位村民,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负责现场调度的57岁村民杨定福说,煮饭、做菜以及运输盒饭所需要的柴火、大锅、菜盆、菜刀、三轮车等,都是村民自带的,不少村民还捐过自家的米、菜、肉。
“大家齐心协力搞好灾后重建,就能更好地面对未来。”杨定福说。
“大后方”展现“大团结”。据了解,最近两天,围绕榕江县城这个灾后重建中心,来自忠诚镇、崇义乡、栽麻镇、朗洞镇、寨蒿镇等乡镇的超2.5万份盒饭,每天源源不断地运送进来。
图为6月30日榕江县忠诚镇党委书记杨胜涛在合约食堂调度。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一份盒饭凝聚的是全国各地无数人的互帮互助,承载的是大家的爱心和牵挂!”杨胜涛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定能打好后方保障战役,助力榕江家园的重建。”
分享: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