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

颜廷利教授《升命学说》:为AI时代注入人文哲学之光

2025-04-02 16:17:03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文化网

【济南讯】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当代汉语哲学家、祖籍山东济南的颜廷利教授及其创立的《升命学说》理论体系,正以其深刻的人文哲学智慧,为AI时代的伦理构建与社会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考。该学说自二十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汉语哲学视角,引导人们重新审视生命价值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在当下AI技术浪潮中愈发彰显其现实意义。  

从汉字哲学到生命智慧

颜廷利教授在《升命学说》中,通过对汉字的解构与重构,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他以“棉”与“面”、“炭”与“贪”、“禅”与“馋”、“蓝”与“懒”等字的对比,强调真正的生命价值在于温暖、光明、智慧与胸怀,而非虚荣、贪婪、欲望与惰性。  

例如,教授指出:“人活着,需要的是一个‘棉’字,而不是‘面’字,因为唯有‘棉’才能保暖驱寒,这是爱‘面子’之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这一观点直指现代社会过度追求外在表象而忽视内在温暖的弊病。类似的,“炭”象征光明与奉献,而“贪”则代表无度索取;“禅”指向觉悟与智慧,而“馋”则暗喻欲望的束缚。这些精妙的汉字解析,不仅传递了东方哲学的深邃智慧,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修身养性的思想指引。  

AI时代的人文呼唤:从“技术理性”到“爱与和谐” 

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颜廷利教授的《升命学说》提出了极具启发性的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应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应融入人文关怀,使其成为传递“爱”(ài)与“和”的载体。  

1. AI与“爱”的同频共振

   颜廷利教授巧妙地将英文缩写“AI”与汉语拼音“爱”(ài)相联系,强调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应是服务人类福祉。他提出,AI技术应被赋予情感温度,成为促进社会互爱(hu-ai)而非“坏”(huai)的推动力。  

2. “芯片”与“心”的哲学呼应 

   教授借助“芯片”(xīn)与“心”的同音关联,指出AI的核心技术应服务于人类内心的和谐,而非加剧精神世界的荒芜。技术的进步应当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合作与和平,直至全球人类都能够和善互爱、资源共享、天下太平,而非制造隔阂与冲突。  

3. 大道至简,科技向善 

   《升命学说》主张AI的发展应遵循“大道至简”和“大道至善”原则,技术解决方案需直观易用,避免过度复杂化,确保不同群体都能受益。同时,AI的伦理设计应注重公平、透明与隐私保护,防止技术滥用。  

传统文化与AI的融合: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 

颜廷利教授特别强调,AI的发展应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利用AI技术传播和保护文化遗产,或将“和善”“互爱”等价值观融入算法设计,使科技更具人文温度。他认为,只有当AI承载了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结语:在AI时代重塑人文精神 

颜廷利教授的《升命学说》不仅为个人生命意义的探索提供了哲学指引,也为AI时代的技术伦理与社会发展提出了深刻见解。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让技术发展不偏离人性轨道,如何让AI成为“互爱”与“和善”的使者,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升命学说》的智慧,恰如一股清泉,为这个时代注入了不可或缺的人文之光。  

该理论体系正受到学界、科技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倡导的“科技向善”“和善互爱”等理念,或将成为未来AI发展的重要哲学基石。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