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贵州:多举措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2022-06-23 00:50:35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日报

 6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2避暑度假贵州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避暑季,我省不仅精心打造了“多彩贵州 · 世遗之美”夏季版旅游线路、“多彩贵州 · 博物盛筵”主题旅游线路,还推出了避暑康养度假主题自驾游产品,迎接广大游客的到来。

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夏季平均气温23℃,森林覆盖率达到62.12%,被誉为中国的“绿色走廊”,是同纬度最凉爽的区域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最适宜人居的避暑胜地。

今年,我省将组织2022多彩贵州文旅创意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评选5种贵州旅游产品,持续提升贵州产品的品质和内涵。面向省内外派发1.6亿元的景区、旅游产品线路、住宿、自驾露营、文创商品等文旅消费券。

同时,大力开展“贵州人游贵州”计划,引导推动各景区、涉旅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举办文旅节庆活动,积极推出体验感和参与性强的新业态、新玩法。深挖城市文化和历史内涵,推出省内游客的以城郊游、休闲游、周边游、假日游、周末游、乡村游、自驾游、亲子游为主的短途线路。根据不同人群定制精致露营、健身徒步、攀岩探洞、水上运动、亲子研学等产品,引导省内游客就近游、周边游、跨县游、跨市游,努力释放全省文旅消费潜力。

贵州还将保护来黔游客的健康安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坚决杜绝“层层加码”。广大游客可以通过“贵州旅游 · 一码游贵州”平台了解实时更新的夏季旅游优惠政策。

消失20多年的鳗鲡鱼重现赤水河

赤水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干流上唯一无水坝的“原生态河”,是长江上游、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屏障。2017年1月1日,赤水河流域(遵义段)作为全国试点,率先实施全面退捕禁捕工作。

2022年4月28日,中科院水生所在赤水河复兴段科研监测中采集捕捉到一条近两尺长的鳗鲡鱼。据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介绍,赤水河土著鱼鳗鲡已经消失了20多年,此次重现赤水河十分难得。

水河土著鱼鳗鲡

据中科院水生所监测,2017年赤水河流域实施禁渔以来,赤水河鱼类资源明显恢复,鳗鲡、细鳞鲴、异鳔鳅鮀和红唇薄鳅等消失多年的土著鱼类重新在赤水河出现;长江鲟和胭脂鱼等珍稀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长江鲟的监测数量由禁渔前的每年0.1尾上升至每年72.3尾,胭脂鱼由禁渔前的每天3.4尾上升至每天8.3尾;鱼类资源量明显上升,单船捕捞产量由禁渔前的每天每船4.1公斤提高至每天每船8.0公斤,增长率近100%;鱼类繁殖状况显著改善,赤水市江段采集的鱼类早期资源物种数量由禁渔前的31种增加至40种,2018年和2020年均监测到了草鱼的繁殖活动,2020年,还首次监测到了异鳔鳅鮀和圆吻鲴的繁殖活动,白甲鱼和中华倒刺鲃等大中型鱼类的繁殖规模明显增加。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九月 |审校欢喜 |签发:安辉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