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西市中建乡民主村成功引入了内蒙古的马铃薯品种希森4号,打破了冬季大棚种植的空档期。这一创新举措使得450个冬闲大棚得以充分利用,并为中建乡民主村在种养殖产业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
该村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利用大棚种植的空档期,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成功引进高产、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此次合作采取了“合作社+专业技术公司”的方式,风险与收益共同承担。合作社提供土地和人工工资,专业技术公司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渠道,共同推动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
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引进的马铃薯品种为希森4号,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预计亩产量可达6000斤左右,总产值可达100余万元。这将为当地群众提供丰富的冬季农产品,并为他们的收入增加新的来源。
目前,当地群众正在积极准备马铃薯种植工作,切割多达23吨的马铃薯种子,平整土地,为接下来的种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中建乡将继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投资风险,切实为当地群众找到致富增收新路子。此次马铃薯种植的成功引进,不仅为大棚种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建乡农业产业的升级奠定了基础。(孟毅)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分享: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