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非典启示录》作者王宏甲说—— 平凡人身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2020-03-21 17:33:27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日报

 

  王宏甲曾历时10年写就报告文学经典《非典启示录》。

  本报记者 路艳霞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身在福建南平老家,每天密切关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内外动态,并发出了多篇文章。近日,王宏甲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畅谈他在疫情期间的内心感受。就像当年写就报告文学经典《非典启示录》一样,他说自己正在搜集素材,将来有可能就这次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写一部纪实作品。

  疫情暴发后连发文章呼吁

  王宏甲今年春节前从北京回到南平老家过年。疫情暴发后,他在个人微信公众号连发八篇文章,以作家特有的方式,对此次疫情予以独家深入观察。

  早在1月22日,王宏甲就发出第一篇文章《新冠肺炎“远比非典温和”吗》,针对当时疫情众说纷纭的说法,王宏甲在文中写道:“我不是医生,但我相信,面对迅速激增的病例,防疫不仅仅靠科学!告诉你有危险,你会得到安全。告诉你安全,你可能陷入危险。这里有哲学。”

  1月24日,王宏甲发出《莫错失中医中药的特有疗效》,此后接二连三地呼吁重视中医药抗疫独特作用。他在八篇文章中有四篇重点写了中医中药治疗的特殊疗效和重要性,力陈中医中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医疗意义和中国文化意义。

  对于群防群控的重要性,王宏甲在《最重要的是群防群控》一文中,清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医疗救治万分重要,比医疗更重要的是群防群控,建立起规范化的隔离区,才有大众正常生活的安全区。这是最终遏制疫情,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最根本最重要的良方良药。”

  在老家过年,王宏甲不能随便走动,但仍对基层的防控防疫密切观察,并进行电话采访。他在文章中提及,除夕之夜,南平市建阳区区委防控阻击工作的文件已经在普通群众的手机里传阅。政府工作人员专门到庙里去通报疫情,诚请住持今年不要举行庙会。他又发出《智慧的乡村群防群控》,详细介绍乡村干部和农民抗疫防控的种种办法。

  除夕之夜,看到解放军医疗队驰援武汉,一架架军用飞机降落武汉天河机场,王宏甲作为军队作家以致敬的目光投向战友。他开始寻觅军队医疗队从多方向驰援武汉的情况,在正月初一下午发出《这是一场战争》。他充满激情地写下:“我们这个民族,每每就在危难中从许多平凡的人们身上发出耀眼的光芒,使更多的民众在热泪盈眶中经历灵魂的洗礼,发现自己身上也有高尚的呼应。”

  防疫“不要等失火了再救火”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王宏甲第一时间进行深切的观察、思考,与他曾沉淀10年写就《非典启示录》不无关系。

  2003年非典暴发后,王宏甲写信给中国作协,希望到一线采访。很快作协组织了一个八人作家团深入疫区采访。王宏甲深入到多家医院、社区、大学、乡村、指挥中心等等,采访方方面面的专家、领导、医护人员和患者,除了当年发表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天使之盾》《震撼北京的一百一十六天》等中短篇报告文学之外,后来还写出一部被称为“非典之典”的《非典启示录》。

  《非典启示录》出版于2013年10月,经历了长达10年的岁月淘洗。写这本书,王宏甲从开始采访,就有心要对21世纪的第一个突然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做一次历史性的记述。他说,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严重急性传染病,比以往任何时期的传染病都传播得快,危害很大,涉及面也非常广,人类有必要从多方面去认识它。“所谓多方面,不仅有医疗救治、社区防控、乡村防控、网络教学,还有各种亲历者、患者、死者亲属的生离死别、心灵创痛。”他强调,广泛地采访,尽可能从多方面较准确地记述下来,就是我们用文学、史学去表述的意义。

  在涉猎大量传染病历史资料的过程中,王宏甲还发现,不论古代的天花、鼠疫、霍乱,还是20世纪的西班牙流感、艾滋病,还没有哪一种传染病从源头追踪出最早的病毒是从哪里传染给谁,谁是第一例,又如何人传人,传到世界各地。而王宏甲通过追踪寻觅,在《非典启示录》中准确写出了谁是真正的第一个非典患者,第一个因非典死亡的病例出现在哪里,被感染的第一个孕妇是怎样被感染的,谁是第一个为非典殉职的医务工作者,谁是第一个被治愈的病人,以及非典的传播途径,包括北京、香港、内蒙古、山西、河北、浙江、宁夏等许多省市区的第一例,以及新加坡、加拿大、越南的第一例,由此写出各地非典传播的来龙去脉。而那些因抗非典而殉职的国内外人员名单,也一一附在书的后面,以志永远的纪念。

  在该书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行字:“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把灾难变成财富,就是真正的不幸。”王宏甲说,他就是通过文史表达在做“把灾难变成财富”的工作。

  为何历经10年沉淀?王宏甲认为,那10年间,他更确切地看到,中国仍需下大力气进行卫生医疗改革,需要加强防疫系统的建设,而不仅仅是“疾控中心”。他认为,防疫工作重在防,与中国传统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现在的“疾控中心”是西方医学的思路,着眼于生病了去控制。隔离的目标也是防病,对健康者“未病先防”,所以隔离比治疗重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发出呼吁:“不要等失火了再救火。”

  搜集百万字国内外疫情素材

  多年后回顾往事,我们会从昔日的牺牲中收获到一些值得珍藏的东西吗?如今,对于擅长研究性写作的王宏甲来说,又一个充满挑战性的难题摆在他面前。

  在此前的几个月,王宏甲一直深入农村采访,正潜心于创作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题材的报告文学。对创作的每一部作品,他总会花大量时间采访、调查,进行广集博采的研究。“这好比十月怀胎,耗时耗力。”王宏甲说。

  事实上,在王宏甲的电脑里,他的新冠肺炎疫情备料库已有百万字素材,国内外疫情资料,被他分别放在不同文件夹里。他说,“关于新冠病毒及其引起的疫病,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了解、学习,掌握足够多的资料后才可能考虑做点什么。”

  在王宏甲看来,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疫情的挑战,值得我们观察了解的,不仅有疫病本身,还有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有社会学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如何看待个人自由,如何看待社会等等。“但不管怎么看,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从目前抗疫的情况看,我觉得作为中国人来说,不说骄傲,不说自豪,起码可以感到挺欣慰的。”王宏甲说,中国抗疫可以说充分地体现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王宏甲对中医中药的认识,不仅重视其无可置疑的防治作用,还深深地重视中医所凝聚的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过程,他更坚信了自己的认识。早在农村插队时,王宏甲就买了《中医学基础》《中医学新编》等悉心阅读,他惊叹地注意到了表里、内外、虚实、动静、温寒、悲喜、刚柔、强弱、生死等等,一切都是运动的、辩证的、可相互转化的,一切都在中国哲学的照耀下。他在非典一线采访中,又见证了中医中药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细致地写了出来。正因为如此,他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就重点写了中医中药的特殊疗效。“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精髓的组成部分。西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中医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中医中药护佑着我们这个民族千秋万代地繁衍生息下来。有千秋青史万代生民做它的文化后盾。”王宏甲说。

  在问及是否会写一部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新书时,王宏甲说:“现在不敢肯定。我喜欢了解未知的东西,现在收集着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如果有一天感觉可以写,也有时间,有可能写。因为这个题材里有丰富的中外文化,毕竟是一件人类的事情。”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