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完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2022-05-11 05:16:46 作者:柳斌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界高度关注的《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度好文章评选刚刚落幕,“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这一盛会又将开幕。以《中国社会科学》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第一期刊方阵,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责无旁贷。两年来,在建设世界级名刊名社的学术道路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迈出重要步伐。 本报记者 吴炜/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对外学术交流的发展和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学术期刊得到繁荣和发展,达到了几千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术发展,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先后作出多次部署,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倾斜和支持,出现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就目前来说,我国学术期刊发展依然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阶段,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从国内讲,集中表现为办刊的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供需矛盾尖锐,学术品位不高,学风不严谨,创新勇气不足。从国际比较来说,科学价值较低,同行竞争力弱,学术话语权小,尚无能力引领全球学术方向和用学术话语塑造、传播当代中国。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改革创新学术评价体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入手,引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从而支持学术研究的高质量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学术期刊是关键的学术阵地和支持平台,世界顶级的学术期刊始终聚集全球学术精英、占据学术创新传播的制高点。对于其中科学的机制和方法,我们也要借鉴,多措并举办好学术期刊,推动我国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是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学术交流的稳定平台,也是国际学术竞争力的标尺。全球学术界公认的各学科顶级期刊,始终引领着学科创新的主流方向,牢牢掌握着国际学术话语权。学术期刊也是学术创新发展交流的重要阵地,学界极为关注。做好学术期刊的评价工作,是保证我国学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坚定明确的办刊宗旨和方向。新闻传播学是以发现、采集、编辑、播发新闻信息和评介新闻事件的专业方式,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门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支柱学科,是无处不在、无人不用,应用广泛的学科门类。从事这样的学问研究,必须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来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和评价体系。这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新闻传播学领域里,这要放在首位。办刊方向对不对、学术导向正确不正确,这一点就是试金石和分水岭。

  二、坚持以学术价值和学术品位立刊,不盲目应景、炒作、追风、贴标签。要引导学界探索真理、发现真理、追求真理、传播真理。学术价值主要是衡量其所刊论文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创新性。学术价值高,就要有超过前人的新发现、新创造、新方法,增加本学科的学术附加值。学术品位高就是所刊论文内容中科学性、真理性要素的比例要比较高,处在同时期同类论文的领先地位。

  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胸怀天下,包容开放,不搞门户之见。选稿体现五湖四海,一视同仁,只看质量,只看内容,不问出身。保护创新能力,鼓励独立思考,营造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不搞学术小圈子,不搞学术门派那一套。禁绝录用不经评审的关系稿、人情稿、权限稿,实行学术腐败一票否定制,坚守学术阵地这方净土。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注重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新闻传播学领域,正处在大变革的过程中,虚幻浮躁的东西比较多,炒作概念、哗众取宠已成常态,“假新闻”已成引起全球焦虑的四大祸害之一,非理性的“学术水货”正在侵蚀着真理性、科学性。新闻传播学刊物,必须要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守正创新,确保学术质量,以专业性视角实事求是地把关定向。

  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解决中国特色新闻学、传播学构建中的现实问题。科学技术和国际舆论斗争中的话语权,是关系中国未来的两大关键问题。中美贸易摩擦、全球防疫中的舆论纷争再次给我们上了新闻课。西方拥有的话语霸权,及其制造的假新闻,有巨大的杀伤力。面对现实,我们必须要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体系,争夺话语权,占领全球传播制高点。中国新闻传播学期刊,要担当起这个使命,把学术的重点放在这方面,引导学界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里,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作出这一代学人的贡献。

  六、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价,要坚持以客观、实效、创新的具体要素评价为主,减少主观因素干扰。科学评价必须要有一些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应该是第三方可以核查的。客观主要是数量、质量、作者、读者、同行、市场调查核实的数据;实效主要是引用率、传播率、主流获奖及对智库、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贡献;创新主要是学术前沿和研究领域的突破和扩展,提出前人、外人、今人尚无论及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还有双效统一、管理水平、持续发展能力,关心、培养、扶持青年作者等也应作为创新指标。

  当然,评价制度的严密科学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精当是统一整体,搞得好就能确保评价工作高质量完成,能够达到评出方向、评出导向、评出学术、评出质量、评出国际学术竞争力的目标,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作出新时代的新贡献。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