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小闱品读——钱钟书《围城》

2021-07-26 18:57:11 作者:何闱 来源:贵州文化网

图片1.jpg

 内容介绍

这是被称为《新儒林外史》的经典作品,从1946年问世至今一直是很多读者的心头好。故事从1937年写起,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不仅影响了钱钟书写下这本书,也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对历史、对国家、对人生的理解。

《围城》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描述了婚姻与人生,“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在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将这句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和以三个女性视角来剖析的两性关系,还有书里许多市井百态,共同构成了这个诙谐却也悲凉的故事。

 

特殊的1937年

书内要:

    又是一天开始。这是七月下旬,合中国旧历的三伏,一年最热的时候。在中国热得更比常年厉害,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

“受到打扰的个人命运在集体命运里,经常性地悲哀和艰难地参与”。这句话用在《围城》里也是契合的,因为故事里的每个人无论是否愿意,都毫无办法地在这段历史中不断挣扎。

“西安事变”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转折性的数字--1937。这一年,在张学良主张“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理念下,国共迎来第二次合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军攻克北平、天津。严峻的形式逼迫蒋介石将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军第八路,9月正式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对红色历史感兴趣的人,可这一年还发生了另一个历史事件,让我重新将目光聚焦到1937年。

之前被朋友推荐的《西南联大》纪录片种草,心里便开始对那个单纯的年代有了好感。今年有幸观看了点映的《九零后》,让我开始喜欢这段历史。于是,我开始在《南渡北归》里去寻找当年的历史,在相关的记录里去寻找让我感动的瞬间。

可能你会问,《围城》和“西南联大”有什么关系?他们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连钱钟书写书的时间也和它无关。可是,当我看到钱老以方鸿渐这个所谓的知识分子来写这个故事时,我不得不联想到那些在战火里奋战的真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这个词,成了这本书的一个关键词。可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而网上相关的解释也会有很多。而我只想把钱钟书短暂在西南联大经历的片段,作为我理解知识分子的依据。这个意义非凡的代名词,是包罗万象学贯中西的有识之士,他们不仅仅是会动动嘴皮写几个字的文人,还是内心怀揣天下愿意为了普罗大众安一个家的建设者。

钱老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而成,那些沉重地积累就像西西弗斯的石头一样,重复着无奈与心痛,将心里一块块重石磊成了这本《围城》。而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开始理解为什么钱老要将故事设定在1937年,而杨绛先生又为何会意味深长地说:“《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我所记的却全是事实。”

男人、女人们啊

 在现实中,如果你问一个男人会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我想大概他会说:年轻的时候喜欢新鲜感,人到中年便开始学着喜欢不那么喜欢的人,再到最后,兴许会遇见一个将老房子烧着的人,重新记起年轻时候心动的感觉。那么女人呢?无一例外都会喜欢对自己好的人,年纪渐长开始懂得现实,也学着男人接受不那么喜欢却合适的人,不同于男人的是,女人的爱情通常成了回忆,而男人的爱情大都是保质期极短的速食品。

 书内要:

    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为了唐晓芙,情感都消耗完了,不会再摆布自己了。那种情感,追想起来也可怕,把人扰乱得做事吃饭睡觉都没有心思,一刻不饶人。不过,生这种病有它的快乐,有时宁可再生一次病。

    “你真是爱我,不用我说,就会知道。你们男人全不是好人,只要哄得我们让你们称了心,就不在乎了。”

很多人都在谈论《围城》里的爱情与婚姻,虽然都是捏造的人物和情节,可我看书的时候似乎却看到了自己和身边的人。曾和朋友讨论过这本书,他说他很不喜欢后面吵架的部分,极其无聊。可我却在这些极其无聊的吵架中,看到了男人与女人的真实想法。

大家闺秀海归名媛苏文纨,是看似高贵其实内心空虚的女人。太多的光环让她有点忘乎所以,但再多的追捧也掩盖不了她的自卑,因为她总是希望男人能卑躬屈膝地爱慕她、追求她,这种极度膨胀的虚荣心反而让我看到她的脆弱。真的爱一个人,无需仰视只要同行就好,再多的甜蜜也不及真心温暖地陪伴。

而白月光唐晓芙希望能霸占对方所有的空白,她那样灵动的女子虽然能轻易俘获男人的心,却很难独占。她不明白,爱情在男人的心里只是人生拼图里的一小块,有了它人生是完整的,没有它也不过是可以忽略的小小遗憾罢了。倘若真的走进了男人的世界里,这道白月光也只会成为让男人窒息的恐惧。

只有孙柔嘉,这个最不讨喜的平凡女人,她会是婚姻的不二人选。婚姻里有太多的一地鸡毛,无论是1937还是2021,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并没有改变,依旧是家长里短,琐碎重复的细小问题。但这些问题加在一起就成了婚姻的坟墓,是的,让爱情消失的并不是习惯和真实,而是日复一日的无望生活。

三个女人都有我认可和不认可的点,可我理解方鸿渐选择孙柔嘉的理由。喜不喜欢,合不合适,在不在一起,这是3个问题。选择了一个人未必是因为爱情,喜欢一个人也许永远无法在一起,而合适是我们唯一能为自己争取的小小幸福。钱老那些幽默直白地描述,把我们很多人内心想说却不能说的话写出来,他不是在给我们上课,而是教会我们睁开眼睛,看清真实的生活。

 

没有生锈的眼睛

书内要: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前两天看了《悬崖之上》,片尾一句台词深深地打动了我--我都在现场。可能没有看过的人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可假如你作为一个当事者,站在历史发生的那一刻里,你会明白当你说出“我都在现场”意味着什么。

写下文字的时候,既是在写故事,也是在回忆。带着对过往和现实的思考,以笔投戎。钱老写《围城》的时候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因探亲回家的他被迫滞留在上海。在那间小小的书房里,钱老看着外面被侵占的国土,想起在西南联大看到的为国捐躯的知识分子,他滚烫的内心被日军免费赠送的炮弹不断炸裂。

我和朋友聊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说这本书无法打动我,后来我想了很久,为什么书里的文字那么吸引我,但是情感上却无法打动我呢?答案在某一刻思考的时候突然蹦出来。钱老用一双极其冷静、理智的眼,去看待这个特殊的时代和这个时代里的人,心里很多的话无法透过这双眼传达出来,只能透过冰冷的文字向每个读者无声呐喊。

对我来说,一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表面的文字,而是透过文字想要表达出的那些无法说出口的共鸣。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有些事,除了我们俩,没有别人知道。”而我也很享受寻找文字背后的真实,这种真实在《围城》里随处可见,我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钱老过去悄悄埋下的隐藏支线。当我看完这本书,把所有的支线连起来时,我才发现原来真实指向的是那双清澈的眼睛。

书内要: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无论是在沉痛的1937,还是在那些依旧没有结束的故事里,时钟从来没有停止。就像一直在黑夜里行走的人,无法知道终点在哪里。可想要看清世界的人,总会质问自己--我的眼睛有没有因为习惯了这漫长的黑夜而生出了锈迹?

倘若眼睛真生了锈,那么即使有一天可以走出心里的围城,看见外面自由的世界,你也不敢肆意奔跑,只能得过且过而已。所以说,漫长的黑夜未必是最可怕的,眼生了锈才是。而只有当眼睛没有生锈,才能在自我与欲望同时出现时,清晰辨认出心里的答案。

杨绛先生说: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在我看来其实不必纠结,不管怎么选都有遗憾。《围城》想告诉我们的并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只有那些无论身处围城内外,依旧想看清这个世界的人才能回答。希望,我们都能拥有一双没有生锈的眼睛,用它去找到这个答案,诠释自己内心这座真实的围城。

致敬历史,致敬经典,致敬《围城》!

作者:何闱

编审:刘禹涵

责编:杨婷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