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依莉
1942年初,已升任国民党 200师师长的戴安澜,奉命率部远征缅甸。出发之前,戴师长把妻子及三儿一女送入大后方,安顿于花溪镇盐务口的一家小院。
当时缅甸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的战场,日军在该地投入大量的兵力,英国军队在日军强大攻势下节节退败。盟军司令部要求蒋介石派兵增援,200师奉令入缅作战。2月27日,日军推进到距仰光107里处,形势十分危急。3月27日,戴安澜率部从云南迤西深入东瓜,孤军迎敌。出国之前,戴安澜给夫人王何馨留下遗书:“决以全部之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而死,事极光荣。”27日,东瓜大战打响,戴军浴血奋战12个昼夜,日军尸横东瓜四郊,遗尸五千以上,戴军救出了英军战车团,同时也救出了嗣后在意大利战场上颇为著名的哈罗德·亚历山大少将。25日,戴军又攻克棠吉,将北犯日军腰斩为两段。5月18日,戴军在冲破日军在腊戍设置的五道防线后进入细摩公路上的郎科时,遭到日军56团两个大队兵力的伏击。混战中,戴师长不幸被流弹打入腹部,团长柳树人(安顺人)、副团长刘杰阵亡。戴师长手压腹部指挥战斗,扶创随部队推进。正当直捣重镇腊戍时,国内转来云南龙陵被日军占领的消息。戴安澜只好命令部队兼程回国救援。部队日夜兼行在崇山峻岭之中,军情似火,粮食医药匮乏,26日下午,戴安澜因创口大发,牺牲于缅境之毛邦村,时年38岁。
7月14日,戴安澜遗体运抵昆明,昆明人悲恸,各界十里郊迎。15日举行公祭,一时哀声遍起,白花如雪。17日上午10时,灵柩起运赴黔。忠骨途经安顺时,从西门外火神庙到东门外教坊,满街尽是哀悼的人群,哀声遍邑,纸钱纷飞,冥火点点,白昼不熄。599团团长柳树人的父亲柳惠希先生强忍失子之痛,挥泪成联:“笑颜休哭国,死士报生民”。27日,灵柩运抵贵阳,从头桥入城,沿路两旁摆满了香案,灵柩过处,鞭炮声起,千万人含着热泪 ,注视着披放在灵柩上的三件斑斑血迹的血衣。灵柩最后停放在民众教育馆广场正中司令台上,两侧悬挂着贵州省政府主席吴鼎昌的挽联。戴安澜公子复东寄读的花溪清华中学亦送去挽联,联曰:“报国未移时,惊悉将军遽殉国,命名诚有数,管教公子定覆东”。戴夫人于万人追悼会上,含泪书联酬夫, 联曰:“国难未纾家难续,我忽强肩巨责,应如何勤持二老,教抚孤儿。”“天道无凭世道衰,君斯壮烈成仁,已侥幸薄取勋名,略酬素志”。公祭后,灵柩借厝花溪公园清晖楼,花溪各界设灵堂公祭。
29日,戴安澜灵柩起程赴桂,厝全州香山寺内。1944年,日寇由湘桂路直下,形势危逼,安澜职业学校遂将骨灰转由桂林、柳州、独山、都匀回至贵阳。日寇独山退兵后,王何馨女士及胞弟戴子庄先生与当局共同商议,择山明水秀之花溪公园内葫芦坡为安葬之地。将军英灵得息花溪山水之间。
1946年9月,王何馨女士举家东归,第二年迁柩返归故里,移柩时,花溪人恋恋不舍,要求保留衣冠墓。于是,原贵筑县县长唐棣在征得戴夫人同意后,就原葬地营造了衣冠墓,以供后人瞻仰。
195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将军为烈士,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国防部长联名送了挽联。戴将军衣冠墓一直保留至今并重新扩建。
后人有诗赞曰:
扬威缅甸创倭奴,盖世功勋已大书。
力挽危局回险阻,更悉恶仗斩侏儒。
远征千里凌云志,几破重围酬壮图。
留有衣冠葬胜地,英名万古系明珠。
(图:戴安澜衣冠墓全景)
分享: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