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毕节籍晚清一品大臣周起滨

2023-04-14 14:31:48 作者:周遵鹏 来源:贵州文化网

❒插图 周遵鹏

黔西北地灵人杰,历代人才辈出。在清朝一季即涌现出了李世杰(黔西县人)、薛升(毕节县人)、韩鑅(毕节县人)、周起滨(毕节县人)和丁宝桢(织金县人)五位一品大臣。他们忠君爱民、政声卓著、清廉勤政,受到朝廷重用及民间爱戴。有的在去世后被朝廷谥以封号(如李世杰谥“恭勤”、薛升谥“勤勇”、丁宝桢谥“文诚”),有的还入“乡贤祠”,被地方列为乡贤祭祀。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五位其中的一员——周起滨。

周起滨(1796-1877),又名周起岐,字蓉帆,毕节县海子街人。自幼有至性,事母沈氏以孝闻。清道光元年(1821),周起滨举于乡;三年(1823),经朝廷会试,以三甲第六十名取癸未科进士,旋以知县分发河南临漳。

道光五年(1825),周起滨从临漳转任林县知县。据河南《林县县志》(咸丰志)记载:周起滨赋性耿介,实心爱民,在任最久,始终不渝,见考棚狭隘,童生愈多,延请回乡绅士捐购地基,增考棚二十余间,置地一顷十亩,资皋比岁用,并修演武厅。空闲时,招诸生入署亲授……林民爱戴。又据《林县续志》记载:道光五年(1825),知县周起滨先后与邑人酿金购地建筑文化学堂,名曰“黄华书院”,兼作试场、射圃(习射场所)之用。另据《黄华书院碑记》记载:道光八年(1828),周起滨以捐款购艾家庄周围地一百二十亩、庄房一处归书院。从林县方志、遗碑看出,周起滨修学舍、培膏火,情系林县,其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政风范和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作风,为河南林县在晚清人才辈出打下了坚厚的基础。从林县方志记载了解道,周起滨等人大兴儒学教化之风,竟然在道光二十七年(1848)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五十五年间,使林州大地走出了申逢吉、张家骏等12名进士和50多名举人,周起滨在其间可谓呕心沥血,功不可没。周起滨先后在河南临漳、林县任知县十余年,其为官清廉,捐资办学,实心爱民,极有政声,深受当地百姓拥载。

道光十二年(1832),周起滨擢信阳知州;十七年(1836),转任光州知州;十八年(1837)署理陈州府事。嗣后,周起滨被道光皇帝授以特旨,简放(即选放)江西吉安府。周起滨上任吉安府知府时,即到吉安庐陵文天祥故居瞻仰、祭奠民族英雄文天祥,还为文天祥画像题赞词。周起滨以文天祥忠君爱国的事迹勖勉自己,要求自己也要报国悯民,勤政廉洁。咸丰皇帝登基后,江西巡抚潘忠毅曾秘密上疏咸丰皇帝说:“(周起滨)所至之处士民爱戴。”因此周起滨受到咸丰皇帝的召见,“特谕及之”。

咸丰二年(1852),周起滨升任浙江杭嘉湖漕粮道。是年七月,为了确保江浙漕运安全漕粮,周起滨与嘉兴知县杨裕等人,按照浙江巡抚黄宗汉的指令,积极调查解决浙江漕粮漕运渡口乍浦、宁波等处的问题,凡事未有失误。

五年(1855),周起滨擢升湖南按察使,其因功又得到咸丰皇帝的四次召见,而且每见均获恩尝;是年,周起滨奉诏办理浙江防务,督兵玉山。

六年(1856),周起滨调任广东按察使;随后,又擢升广东布政使代办巡抚职。在广东布政使任上,为解决广东军务军需,周起滨在肇庆设卡厘税,因办法得当,商贾服从,未生事端,每年为广东军务筹集军费四十余万。周起滨因处事极能,受到广东团练总局统领之一的抗击英法的爱国重臣苏廷魁的敬重,从此周、苏二人结成挚友。苏廷魁在同治七年(1868)应周起滨之请,为湖南祁阳迁黔周氏修谱撰写《同治谱序》时说:“余与周氏裔孙蓉帆太常至交,久得悉始末,近因续修祁、黔宗谱,乞余言以为序,余以所之者序之。”可见二人交契之深。

同治五年(1866),周起滨擢升太常寺正卿,诰授资政大夫,晋封荣禄大夫,加授光禄大夫,官秩正一品。同治七年(1868),周起滨撰贵州《周氏族谱》(族人称“同治谱”)谱序,落款时特具名“赐进士出身,诰赠光禄大夫,赏带花翎,前广东布政使司升太常寺正卿”,按清代官制,荣禄大夫、光禄大夫皆为正一品文散官之名。不几年,周起滨因染疾,从京城至湖南,到其第三子周簳任知府的靖州调养。

光绪三年(1877)夏,周起滨因病卒于周簳靖州住所,享年八十一岁。周起滨因次子周筼曾卫护黔毕周氏祖茔有功,其灵柩被毕节族人千里迎葬七星关鱼塘祖莹安葬,巽山乾向。

周起滨出于毕节书香门第、望族周氏。按毕节海子街《周氏自西公族谱》记载:周起滨的高祖名周大年(字世泰,号自西,族人称“自西公”),为岁进士(即贡生,是人们对“岁贡生”的雅称),曾任大定府学官、定番州(今贵州惠水县)学正,敕封文林郎。曾祖周林(字衡峰,号南楚)是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举人,历官江苏仪徵、广东四会知县。祖父周履发(字元春)、父周铭鑑(字镜远,邑增生)皆因孙及子贵而获诰封。

周起滨元配沈氏,诰封一品夫人,无嗣;次配吕氏,诰封一品夫人,生子三:长子周范、次子周筼、三子周簳;三妻甘氏,诰封一品夫人,生子一:周第;四妻邓氏,诰封宜人,生子一:周箴。

五子中,长子周范(又名鹤生,字式斋,号筱蓉)咸丰三年(1853)癸丑科进士,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后历署云南澂江、元江、曲靖、顺宁、普洱知府,赏带花翎加盐运使衔,诰授中议大夫,从三品。善诗。

次子周筼(字虚斋,号筠谷)同治六年(1866)丁卯科举人,官云南威远知县、四望关盐补使、四川特用府补同知,赏带花翎。曾在乡里办团练,护卫里党安全和七星关祖茔,受乡民、族人爱戴。善诗。

三子周簳(字义斋,号铁园),太学生。历官湖南永顺、永州、远洲、靖州、衡州知州,特授沅州府知府,补用道加盐运使司衔,诰授中议大夫,从三品。善诗。

四子周第(字元斋,号云济),太学生,官国子监典薄,保举通判,钦加知府衔,赏带花翎。清代的太学,也叫国子监,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称“太学生”。国子监是朝廷的中央官学,为最高学府,内设绳、博士、典簿、典籍等厅,以分理各项具体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所;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学官,以掌教务。

五子周箴(号季蓉),太学生,官国子监典薄,广东盐大使,保举知县,钦加同知衔,诰授奉直大夫,从五品。

周起滨官至一品,其五个儿子也都是知府一级的命臣,因此其一门有“父子双进士,五子五知府”的美誉,不仅在黔西北而且乃至在贵州都是门庭较为显赫的官宦世家。

周起滨入仕后,正处于晚清社会的动乱时期。周起滨被道光皇帝以特旨简放江西吉安府后,就正是在此时,爆发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道光十九年 (1839) 钦差大臣林则徐奉道光皇帝“断绝和英国贸易”的圣旨之命,在广东虎门销烟,英国为打开中国国门而发起的战争。战争以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为起点,最后以清朝失败,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而告终。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的签订,并没有满足西方列强的最终愿望,西方列强企图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革命爆发,西方列强认为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英、法、美三国以在咸丰四年(1854)、咸丰六年(1856)两次提出修约要求未得到清政府允许为由,以咸丰六年(1856)英、法两国发生的“亚罗号划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即“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四年之多,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为了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仍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在英法的侵略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极为沉重的灾难。咸丰十年(1860)十月,英法联军还在北京火烧圆明园,“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在咸丰五年(1855)至十年(1860年)这一期间,周起滨先后在湖南、广东任按察使,后擢任广东布政使代办巡抚。面对列强侵略,周起滨忧国忧民,一心坚决抵制贪污腐败、投降卖国,主张以武力抗拒英法列强。咸丰七年(1857)十一月,广州沦陷,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三元里一带群众组织团练武装奋起抗击侵略者。咸丰八年(1858)正月,咸丰下旨广东籍的官员罗惇衍、龙元禧、苏廷魁,在广州成立团练总局,以组织广东各地团练抗击英法。同月,佛山团练以万余人围攻广州,可是广东巡抚柏贵则进行制止、妥协,围攻广州未能实现。已被革职的四川道员俞文诏在广州做茶叶生意,一见洋人卑躬屈膝、献媚逢迎。广东的一些地方官员问题也很严重,如新任广东巡抚江国霖首鼠两端,每月都要去见洋人,不让团练攻打广州;广东海关监督恒祺,把从百姓那里勒索来的四万两白银拿去修理洋人居住的广州将军衙门和城楼。这些卑躬屈膝的行为,遭到周起滨、苏廷魁等人的不齿,在罗惇衍、龙元禧、苏廷魁三人联名上疏咸丰皇帝的奏折中,惟提到地方官员只有广州布政使周起滨主张抗击英法,与罗惇衍、龙元禧、苏廷魁三人的意见一致。从这一奏折,即可看到周起滨高尚的爱国品质,难怪其得到咸丰皇帝的重用和与苏廷魁情投意合而产生的至深之交。

周起滨因禀赋爱国,固能清廉从政,勤政悯民。周起滨入仕后,在国家遭受苦难之秋,辗转于河南、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北京等多地做官,每到一地,勤政爱民。在河南临漳、林县、信阳、光州、陈州等州县任知县、知州时,其捐资办学校,融资建书院,亲授勤勉士子,大开儒学教化之风,深受当地士民爱戴。周起滨在江南半壁的江西、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先后身居要职、肩担重任,兢业供职,克勤克俭,清正廉洁,阙功甚著,深受同僚曾国藩、左宗棠、劳崇光、黄宗汉、苏廷魁等晚清重臣的敬重和当地绅士、民众的爱戴。江西巡抚潘忠毅曾秘密上疏咸丰皇帝说:“(周起滨)所至之处士民爱戴。”此后周起滨曾受到咸丰皇帝的多次召见、恩赐和重用。

周起滨因出于书香门第,故受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较深,加之在周氏家风耳濡目染的熏陶下,自幼有至性,且以孝闻。幼入家塾,少知苦读,朝廷会试,金榜题名。所教五子,严慈刚柔并施,或取进士举人,或受教于太学,皆培成良才,人人做官,个个扬名,无一疵闻,乃至光宗报国,名播黔省。周起滨入仕一生因廉洁而少积蓄,甘于清贫,固守清贫,以致患病而只能到湖南靖州三子周簳住所自调微养。周起滨不仅以贫砺志,且以守贫立家风,其在《为照域入乡贤述略》中写道:“周氏家风恒贵而不富。”又说:“夫富,人所欲也;贫,人所恶也。然自来名臣大儒,无非由艰辛而成......是故,贵而能贫,昔人所美。”后人曾有人赋诗赞周起滨道:“题名金榜众称奇,耀祖光宗族内希。继火焚膏施化雨,按察布政著新绩。运筹帷幄惊夷胆,图治匡危报帝畿。一品清廉花翎戴,卒归千里祖茔依。”据毕节《周氏族谱》记载,周起滨后人现散居于贵州、湖南和云南多地。因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其后裔人才辈出,或政或军,或商或农皆有其后裔兢兢敬业,为国家作贡献。如,周起滨的第四代孙周晓山(字鼎铭),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教育长,中共兴义地委、贵阳市委书记和贵州省文化局局长等职。周氏的良好家风,已被先贤概括为《汝南家训十律》载入毕节《周氏族谱》之中,简明扼要,即是“孝、悌、忠、诚、礼、义、廉、耻、刚、柔”十字家训,这一“十字家训”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对后人仍具教育意义。

周起滨一门不仅是黔省有名的官宦世家,而且也是有名的文化世家。周起滨善文辞,公事之余常巡游民间,既体察民情又记录所感所悟。周起滨上任江西吉安巡抚,即到文天祥故居瞻仰缅怀,还亲自为文天祥画像题赞。道光二十四年(1844),周起滨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吕善报所著的《六红诗话》作序,给予嘉评,并题词五篇赠吕氏。同治七年(1868),祁、黔两地周氏合修谱,周起滨前往祁阳周氏隆亲祠祭祖,亲自为隆亲祠题联:“六十年谱系重修,念楚地黔天同钦裕后;二千里人文蔚起,蒙祖宗功德共励承先。”(录于《中国楹联集成·贵州卷》)。周起滨五子中,其长子、次子和三字皆善诗。一次元宵佳节,家人团聚,兄弟吟诗互赠,以道离别之情。长子周范曾著有《沅江四一吟草》诗集传世。贵州人名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的《七星关区前贤诗词联辑存》收录其简历和诗四首,其中有一首题为《元宵送铁元弟旅湘》诗:“十三行省寄萍踪,一别明春路万重。举世君原推绣虎,当年我早幸登龙。无端滋味回尝蜡,何事遭逢误及峰。廿载功名双鬓雪,故人几辈已侯封。”弟兄分别,离情难诉,兄归云南,弟去湖湘,万水千山,东西远隔,各奔前程,再聚何时?此诗写兄弟离别之情,可谓相见时难别也难!次子周筼同时也作《送铁元弟旅湘二首》(见《七星关区前贤诗词联辑存》),选其二曰:“系结邮亭夜未眠,携来大被榻空悬。银花火树腾元夕,铁马金戈忆往年。四壁清讴喧象馆,一川离恨入鲲弦。天明便促双轮发,炉上晨炊正起烟。”也是元宵抒发兄弟别离之情的一首好诗。三子周簳《遣怀五首》(见《七星关区前贤诗词联辑存》),其三诗曰:“昨宵剑影自铮铮,昆水无波百感生。是我前年征战地,尚余孤月挂铜钲。”诗写征战之苦,意境苍凉,百感重生。周之一门“父子双进士、五知府、四文人”,誉之文化世家定然不为过之。

周起滨一门为官为宦,以忠孝传家、爱国悯民、清廉从政、教化方土著称,不仅是周人的骄傲,也是黔西北和黔省的骄傲,更不愧为一个官宦世家、文化世家的美称。

作者简介

周遵鹏:字凯碑,别号凯碑山人,又号北镇居士、祖明、沙山月,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人。七星关区史志办原党组书记、主任,贵州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贵州省地方史智库专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毕节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毕节市作家协会会员,《毕节地区通志》副总纂,已主持校注出版《毕节县志》(乾隆、同治、光绪本),修订出版《中国共产党毕节县历史》,执行主编出版《鸡鸣三省文史资料集》《毕节县史料》,《七星关区史志人物选》副主编,已公开出版《七星关区蜀汉简史》《凯碑镌文》《翰林山庄路氏文化世家》《七星关区历史资料辑存》《七星关区前贤诗词联辑存》等专著。

来源:文艺七星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