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人民军队第一军花 ——缅怀南昌起义中的“军中花木兰”陈兆森

2021-01-10 22:37:08 作者:徐军 来源:贵州文化网

 

八一南昌起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其中有据可查的就有31位“军中花木兰”。她们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用嫣红的青春,浇灌着信仰的玫瑰,如朝霞般为八一军旗增添了灿烂的光芒!

在参加南昌起义的官兵中,才貌双全、职务特殊的第20军机要秘书陈兆森,堪称为“人民军队第一军花”。

图片6.jpg 

站在周恩来身边的陈兆森(左二)

南昌起义第一女英烈陈兆森(1903——1928),湖南省桃源县仙洞乡后眷村鲁家坪(今陬市镇酒铺岗村)人。1922年,考入桃源县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今桃源师范)第9班,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奉命前往南昌参加起义,担任第20军机要秘书。

图片7.jpg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背叛革命,武汉中央军校女生队提前毕业。

陈兆森参加了恽代英召集的中共党员会议,恽代英希望女生分散后要成为革命的种子。

陈兆森依依不舍地离开军校,离开学友、战友,接受组织安排,加入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随军东征讨蒋。

1927年7月20日,陈兆森赶往第20军报到,周逸群接到了她。

周逸群接过陈兆森手里的箱子说:“我已经与贺军长商量,把你安排在军部工作,主要负责机要和宣传。”接着,他低声告诉陈兆森:“你是共产党员,组织关系已经转来20军,在组织内直接接受我的领导。你现在既是20军的战士,要尽到军人的职责;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员,要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陈兆森连连点头,感受到了身上的重担。

此时,陈兆森一身戎装,英姿勃发,贺龙见了赞不绝口,称赞她为“军中第一花”。

比陈兆森年长一岁的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时任20军独立第15师第一团团长,他不仅英勇善战,还享有“上马指挥下马诗”的美誉。

他和陈兆森很熟悉,见面后老盯着她看,还吟诗一首:

武陵娇娥着戎装,飒爽英姿人赞赏。

军校练就硬本领,驰骋疆场美名扬。

图片8.jpg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之前,陈兆森既兴奋、又紧张。

她几乎参与了20军军部和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所有的活动,只要是党组织交待的工作任务,她都认真完成,做得最多的是联络工作。

7月28日,周恩来来到20军军部同贺龙等商讨起义计划,陈兆森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

1927年7月31日,下午四点多,贺龙在军部召开团以上的军官会议。会场外面岗哨森严,气氛十分紧张。

当师、团军官来到会场门口时,里面传出来的却是贺龙军长爽朗的笑声。大家感到奇怪,纷纷问询问在门口负责接待的陈兆森。

陈兆森显得轻松自如,笑着回答:“你们进去就知道了!”原来,贺锦斋、秦光远、周逸群三位师长和徐特立等几位党代表,早于其他军官先来到会场了。

图片9.jpg 

陈兆森列席会议,她庄重地端着笔记本,坐在会场的最后一排。

会议开始了,贺龙的开场白异常严肃:“今天召集大家来,是有大事情要宣布!”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军官们都睁大眼睛望着贺龙军长。陈兆森埋着头,刷刷地记录着。

贺龙讲话简明扼要,句句切中要害:

第一、国民党已经背叛了革命,已经死了,我们今天要重新树起革命的旗帜,反对国民党,反对反动政府,打倒蒋介石。

第二、我们大家在一起都已经很久了,我贺龙今天起义了,愿意跟我走的我们一块革命,不愿意跟我走的,可以离开部队。

第三、我们今后要听从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共产党的指挥。

当大家表示“军长决定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坚决跟着走”后,贺龙宣布了起义计划。

图片10.jpg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原江西大旅社)

7月31日晚上,陈兆森在贺龙办公室整理内务,贺龙将次日将要发布的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的样稿交给她,要她认真阅读,领会精神,这对以后起草文告有指导意义。

贺龙还诚恳地对陈兆森说:“你陈兆森是我贺龙的政治老师啊 

陈兆森在起义军总指挥部亲自经历了7月31日这个不眠之夜。

夜十二点过后,8月第一天已经来临,指挥员们已经将整个计划的一切细节想了又想,实在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了,然后就一遍遍看手表。此时,陈兆森也焦急,这是千军万马的殊死拼搏,是两个阶级、两种信仰的初次决斗。

深夜两点一到,贺龙向身边的总参谋长刘伯承交换了一下眼神,发出命令:起义开始!

起义成功了。8月1日清晨,南昌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中。

图片11.jpg 

南下广东,是早在武汉策划南昌起义时就定了的。

贺龙考虑着如何提高部队土气,整肃部队纪律,他交待陈兆森,以他的名义发布一个文告。

贺龙口述了五点要求:

1、进一步明确南昌起义的意义,只有革命委员会才是我们的领导机关,汪精卫是失去灵魂的木偶;2、唐生智、何键是反动军阀;3、此次革命的目标是实行士地革命,我们为自己和劳苦大众吃苦牺牲;4、南下广东,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5、革命军队要严守纪律。

陈兆森根据贺龙提出的五个要点,很快就把一篇洋洋洒洒两干多字的《兼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告全体官兵书》写成了。在这份根据贺龙讲话整理出的公告中,没有一句空话,既生动又深刻,将当下形势、敌人嘴脸一一揭露,充满了贺龙式的智慧和幽默,今天读来仍大气磅礴。

“这次南昌举义,实在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行动,是真正拥护总理的三民主义和政策的革命行动-中国的国民革命,第一个使命就是要实行土地革命。我们的下级官长,尤其是士兵同志,十有八九都是贫苦农民出身。我们此次革命行动,既是为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而奋斗,自然就是为解决我们自身问题而奋斗。

既然是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奋斗,那么我们吃苦,我们牺牲,我们忍饥受暑,都是应该的!我们既然明白我们是为自己革命,为自己牺牲,我们对于民众,尤其是对于一般贫苦工农大众,应加以保护,反对拉夫,对于商民也应该切实保护,不应该强行买卖。不然,我们便不是革命党,我们进行的便是和新旧军阀一样的战争了!”

周恩来等人看后赞扬文告写得好,完全是贺龙讲话的口气,句句实话,既生动又深刻,文告书写也是一流的。

大家问,是不是郭沫若的大手笔?贺龙说:“不敢劳驾郭主任,况且前几天他受伤了。是机要秘书陈兆森写的。”很多人认识陈兆森,连连夸赞。

恽代英也参与议论,自言自语地说:“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进入广东后,贺龙又发了一篇告示。为了方便广大官兵阅读、掌握,文告采用韵文形式,文告仍由陈兆森草拟和书写,全文如下:

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示:

照得本部各军,富于革命精神。

此次南昌起义,原为救国救民。

转战千里来粤,只求主义实行。

对于民众团体,保护十分严谨。

对于商界同胞,买卖尤属公平。

士兵如有骚扰,准其捆送来营。

本军纪律森严,重惩决不姑徇。

务望各安生业,特此郑重声明。

1927年10月3日,起义军主力在流沙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继续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

陈兆森随贺龙一行赶到普宁流沙镇参加革命委员会的会议。

会上,周恩来宣布:“武装人员尽可能收集整顿向海陆丰撤退,今后再作长期的革命斗争……”

会议结束后,贺龙安排陈兆森尽快撤离,回家乡湖南常德,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拉起共产党自己的武装。

陈兆森表示服从命令,她尽量克制自己,没有让眼泪流出来,紧紧握住贺龙伸出来的双手,坚定地说:“文常兄,我在常德等您回来,领导我们继续干革命!”

陈兆森与突出重围的贺锦斋结伴先到了上海,再奉命潜回常德,计划开辟湘西革命根据地。

陈兆森回常德后和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在育德女校担任教员,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回到常德后,陈兆森积极开展工作,迅速恢复了常德、桃源等7县的地下党组织,策动农民暴动计划,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为建立湘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做各项准备。

1927年11月,中共湘西特委在常德成立,陈兆森任中共湘西特委委员。

12月,由于叛徒出卖,特委遭到破坏,她不幸被捕入狱。

在狱中,敌人对她施以重刑,悬梁倒吊,烧辣椒粉烟熏。

反动派叫嚣:“我叫你九死一生,自动开口!”

陈兆森每次苏醒时,总是回答敌人:“你们用刑也是枉然。”

1928年1月6日,陈兆森被敌人杀害于常德市小西门校场坪,归葬于桃源陬市酒铺岗山上,时年24周岁。当时一起被杀害的还有:马厚诚(18岁)、刘璞(21岁)、周凤鸣(21岁)、左雪源(15岁)、曾淑贞(14岁),称为“常德六女士事件”。

1990年,陈兆森墓迁葬于酒铺岗学校校园内,并重新立碑。

1991年10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将军,为陵墓旁六角亭题词:“陈兆森烈士纪念亭”。

党的好女儿、人民英雄陈兆森永垂不朽!

图片12.jpg 

(作者简介:徐军,大学教师,中国铁道出版社《现代推销实务》主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鲜早世界栏目首届最受听众和读者欢迎的十五位作家之一,在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和国家级网站上发表了数百篇作品,其中数十篇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各项征文大赛中获奖。)

(责编:刘涵)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