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黎平第一位布政使——周大谟

2020-05-27 14:18:15 作者:黔东南新闻网 来源:贵州文化网

 image.png

  黎平翘街

  周大谟(生卒年不详),字荆川,明代黎平府城人。嘉靖年间出生在五开卫一个屯军后裔家庭,隆庆四年(1570年)乡试中第六名举人,先后出任北京国子监学录、兵部司务和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任云南布政使右、左参议。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以清介闻名遐迩。辞世后明王朝诰欶封他朝议大夫。是黎平第一位布政使,被树为乡贤作后人之楷模。

  周大谟从小机灵聪慧,善于思考,凡事三思而后行。读私塾时能通背四书五经,过目不忘,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启蒙。上府学时刻苦用功勤学,时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学绩名列前茅,是府城才学渊博、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成年后参加科举,以优异成绩出类拔萃中举,直接进京到朝廷入仕。

  周大谟中举后,被朝廷选任北京国子监学录。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是明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学录为文官官职,掌管执行学规,纠举处罚犯规学生,起到监督学生的作用,秩从九品。周大谟这位由西南边陲大山里走进京都的学士,深知仕途不易,守职敬业。在任时,严规管教,赏罚分明,督导监生按正义、崇志、广业、修道、诚心、率性“六堂”严修课业,教导监生勤学报国,礼仪兴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家境贫寒的孺子学士他还给予周济,资助修完学业。他到地方巡学对当地文士很尊重,教学相长,倡修文庙,极力推崇礼仪教化,立德树才育人。

  不久周大谟调任兵部司务,负责掌收发文件、呈递折件、保管监督使用印信等事务。虽位卑而职显,周大谟严谨处办,一丝不苟,对兵部下发和各地呈报的文书及时办理,严守军机,严明军令,做好上传下达,当好沟通兵部长官与下属四司的纽带,在兵部日常运作与事务处理中发挥着重要角色作用,得到兵部尚书赞赏有加。

  由于周大谟才干出众,随后逐级提升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当时朝廷户部设十三个清吏司,他所在的司掌理陕西布政使司民政事务、钱粮收支,并管茶课及京中各项动支款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司、卫所禄俸,边镇粮饷,及各仓场、盐课、钞关。司事繁杂,既主管所属布政司及府、州、县地理、人物、图志,古今沿革,山川险易,土地肥瘠、宽狭,户口、物产多寡登耗之数;会计夏税、秋粮存留起运及赏赉、禄秩的经费;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赃罚的收折;以及漕运、军储,出纳科粮。又兼领宗室、勋戚、文武官吏的廪禄。但周大谟协助户部尚书大人有条不紊地管理经办,人口地籍普查登清,粮饷税课应收尽收,仓储漕运充足畅通,俸禄赏罚支收分明,权责事重,钱财量大,而他秉公执办,事亲而为,精打细算,纤尘不染,为朝廷及陕西布政司的运转做好保障,为“万历中兴”发挥了作用。

  万历年进入中期,明王朝内忧外患交织,年年闹灾荒,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边界地区又连年遭受外敌不断骚扰,战事频发,特别是日本倭寇对明朝虎视眈眈,侵略中国之心由来已久,日本大臣丰臣秀吉萌发了“平定中国”的侵略思想,声称要亲自“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并把战火点到中国的邻国朝鲜,无力抗倭的朝鲜向明王朝苦苦求援。为援朝抗倭,保卫大明江山,万历皇帝朱翊钧决定拟派出援军万人入朝作战,并先筹备粮草备战,于是命户部郎中周大谟为朝廷钦差前往徐州督粮十万石。在这多灾多难的关头,周大谟奉旨风尘仆仆来到徐州,当时徐州为南直隶州,下辖四县,他召见了当地知州及知县传达圣旨,知州及知县向他反映徐州近两年闹旱涝之灾,朝廷不但不减粮税,而且还要急筹十万石军粮,恐怕一时难以完成。周大谟说徐州虽连年来灾害频发,但是江南鱼米之地,现朝廷急需军粮援朝抗倭,是国防所需,是巩固大明江山社稷所需,要动员百姓为国分忧解难,捐粮保家卫国。当地官员及百姓在他的动员下,踊跃解囊捐粮,仅用25天时间就完成了筹粮任务。周大谟押解着这批军粮,长途跋涉,历尽艰辛,精心护送,丝毫无损地把粮食运送到军中,解决了援朝大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后勤保障问题,鼓舞了明军援朝抗倭的斗志,后来取得了“万历三大征战”之一的援朝抗倭的胜利。回到朝廷后,他把自己督粮所见所闻及民间援朝抗倭的呼声上疏朝廷,为朝廷了解民间疾苦和采取军事行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加之出色完成督粮任务,受到皇帝的嘉奖。消息传到他的家乡黎平,父老乡亲莫不为之欢欣鼓舞,在府城为他修建“司徒大夫坊”作庆贺和纪念。

  因督粮有功,万历十七年(1589年)十月,周大谟被朝廷擢升任云南布政使右参议。云南为西南门户,边疆要地,当时他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抚名等事务,作为封疆要员,他忠于朝廷,体察民情,为政清廉,办事公道,深受百姓拥戴。他到任的次年,昆明发生特大水灾,他亲率民众合力开展抗灾自救,转移安抚灾民,开仓放粮济困,帮助民众渡过难关,大得民心,当地百姓为他赠了一把“万民伞”,感恩他为百姓遮风挡雨。在任上,他注重农田水利建设,关心农桑垦种和灌溉旱涝;他重视发展手工业和开发矿业,搞活边贸经济;他重视内外交流,保畅滇境驿道和水运航道;他注重搞好民族团结,尊重当地民族习俗和土司土官的信仰;他注重边境防守,除乱治患和保境安民。后转任云南布政使右参议,励精图治,广施惠政。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春,朝廷调集四川、贵州、湖广、云南等七省文武官兵20万兵分八路征讨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周大谟随军从三省交界的镇雄、永宁进军参战,合力围攻,闯关夺寨,剿抚叛逆,又为“万历三大征战”之一的平定播州立下汗马功劳。战后,朝廷钦差、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的播州战役总指挥李化龙在上奏朝廷的《叙功疏》中这样评价他:“丰仪秀雅,操守清严。部署得士卒之心,防御有将帅之略。”

  周大谟晚年告老还乡回到黎平,关心桑梓文教,热心公益事业,端家教家风,是集官贤、乡贤、家贤于一身的黎平先贤,为后人树人生清正之风范、立前贤可贵之品质。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