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家

江跃华:守正笃行话叶辛

2021-04-12 23:55:45 作者:江跃华 来源:贵州文化网

江跃华
 
        修文久长砂锅寨,是国内著名作家叶辛的第二故乡。从1969年3月31日离开上海,于4月3日傍晚抵达久长街,4月4日挑着行李铺盖和书箱子,入住砂锅寨的泥墙茅草屋和土地庙起,至1979年10月31日到公社把户口迁出久长,他在这块土地上,整整生活了10年又7个月。
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毫不夸张地说,叶辛走遍了久长的山山水水;特别是砂锅寨附近的山野田坝,由于出工劳动,很多地方他还是打着光脚板走的。故而,对这块洒下了叶辛青春岁月里无数汗水的土地,他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感情。象砂锅寨周围的鸭子塘、雷打石、斗蓬山和很多田土的名字,都被他写进了小说。
mmexport1618243205180.jpg
插队务农
        从繁华大都市,到偏僻边远山村,生活习惯、周边环境,天差地别;不会生火做饭,一切从头来,虚心向群众请教,慢慢逐步适应。
学干农活,从练挑担子开始,先是三、四十斤,还扛不上肩,要别人帮忙,经过锻炼,能挑七、八十斤,甚至百斤以上,都能轻松上肩。担大粪下田,脚踩进水田里,由于没经验,扯不出来,肩上粪水四溢,弄得满身臭,毫不在乎,不怕苦和累;和群众打成一片,广阔天地炼红心,意志坚强如钢!
        为防止田坎漏水,叶辛学糊田埂,双手从水田中捞稀泥,糊在田坎上;一天干下来,弄得浑身象泥人,他无所畏惧,农民能做的,他都认真学会。随着农事季节变化,学插秧、薅秧,到割草喂牛、收包谷、打谷子等农活,他都熟练掌握。由于工作需要,叶辛还参加过修建湘黔铁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获得领导与群众的好评。
用叶辛自己的话来说,插队落户,虽然失去了许多,但收获也很多;10年多时间,让他认识了乡村生活,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建立起与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叶辛一直认为: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是他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久长砂锅寨,是他永志不忘的第二故乡!
mmexport1618243219247.jpg
教书育人
        在插队落户的岁月里,叶辛曾经教过几年书。那不是正规的学校,只是偏僻小乡里的耕读小学。任命叶辛当耕读小学教师之前,大队干部对他说,我们这所学校,办是办起来了,可学校缺课本率很高,孩子们特别是女孩们,要来就来,不愿意来就不来;师资也缺乏,现有的教师,只会教语文和算术,副课都开不起。好几年里,已经没有小学毕业生进入公社的农中了;言下之意,对叶辛去任教,既充满期望,又寄予厚望。
        山巅的庙上小学校,不由令叶辛大失所望。三间大教室,两间盖瓦,开着不少天窗,另一间和教师的办公室,都盖着茅草。原在这里教书的老师说,四间房都是漏雨的;作为操场的大院坝里,也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绊脚的石头、碎砖、枯枝、落叶,环境很差。与他插队落户乡村秀丽的风光、旖旎的山川河谷,形成了巨大反差。
开学了,和很多耕读小学的教师一样,除了教语文和算术,叶辛还主动开出了体育和唱歌课。要上体育课,必须清扫作为操场的大院坝;叶辛发动全校师生义务劳动,只用半天时间,大院坝清扫得一干二净,排除做操时发生绊脚的事了。叶辛根据自己的记忆,简化了广播操的动作,教给偏远山乡里这些男男女女、大大小小的娃娃;叶辛还让另一位老师,找来一根粗绳子,教孩子们进行拔河比赛,赛得大家前倾后仰,觉得这样上课太好玩了。
        那些年月,收音机里每天晚上都有一档儿歌教唱节目,诸如“我是公社小社员”、“小小螺丝帽”等;叶辛先跟着学,边学边记歌词,学会了又教给学生们。这些儿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孩子们一学就会。教了大半年书,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寨子中,大孩子在教他们的弟妹学做操;到了晚上,一幢幢农舍里,会传出阵阵儿歌声。邻寨乡亲们见到叶辛,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他“得行”。
农闲时节,一群农村汉子,自发地来到小学校,翻盖了教室的屋瓦,土墙房添加了新茅草,房屋不再漏雨;窗户上没玻璃,他们找来薄膜纸钉上,说到了刮风下雨的日子,也可遮挡一下风雨。一年后,叶辛教的五年级(那时小学五年制),有好几个学生,考上了公社的农中。
mmexport1618243223175.jpg
潜心创作
        叶辛插队落户期间,在上山劳作、下田耕耘、乡学执教之余,历经磨练,十年身居泥墙茅草房和土地庙石屋,伴着油灯,潜心创作,凝思挥毫,将生活经历升华为反映时代风貌的杰作。
1977年,叶辛取材苗寨清匪反霸而撰写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高高的苗岭》发表,随即改编为电影《火娃》公映,顿时引起轰动。赓续又有《我们这一代年青人》、《风凛冽》、《孽债》和《蹉跎岁月》等作品问世,其中的《蹉跎岁月》和《孽债》,还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各地播放,并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
至2020年,叶辛共出版著作单行本,连同文集、总集、选集、代表作系列总计160多部书。其中的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优秀作品一等奖,中篇小说《家教》获《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基石》和《孽债》,分别获贵州省优秀作品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华都》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叶辛本人于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
叶辛自青年时代就在文学界崭露头角,随着作品的不断产出,成为世人公认的著名作家。1979年调入贵州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山花》杂志主编,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坛》杂志主编。全国第六、第七届人大代表,全国青联第六、第七届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6年12月,担任中国作协第9届副主席,同时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9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9年,叶辛已届花甲之龄,但仍然笔耕不辍,以每天4000字的速度,写下了他的第十部知青题材作品《客过亭》,用凝练、生动的文字,去追寻当年上山下乡的足迹。该书于2010年面世,深受读者尤其是当过上山下乡知青读者的喜爱和青睐。
2012年,叶辛《往日的情书》、《叶辛的贵州》散文集先后出版;2013年,《世纪末的爱情》出版;2014年,小说《问世间情》出版;2015年,长篇小说《圆圆魂》出版;2016年,小说《上海日记》出版。先后完成电影文学剧本《收获的季节》、电视剧文学剧本《风云际会宋耀如》、《家教》等,其中《风云际会宋耀如》荣获“金狮荣誉奖”;并先后出版《叶辛代表作系列》三卷本、《当代名家精品》六卷本、《叶辛文集》十卷本、《叶辛知青作品总集》七卷本。
2017年,叶辛小说《爱的变奏》、《恐怖的飓风》、《巨澜》、《古今海龙屯》及长篇小说《孽债2》先后出版;2018年,《上海·恋》、长篇小说《在醒来的土地上》、《三年五载》、《省城里的风流韵事》、《闲青河谷的桃色新闻》、《发生在霍家的事》、《带露的玫瑰》、《上海传》先后出版,其中《上海传》系中国外文局新星出版社大型城市传记丛书“丝路百城传”的开篇之作。
2019年7月24日,叶辛的新著《五姐妹》、《打开贵州这本书(手稿版)》在贵阳首发;同年9月23日,叶辛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mmexport1618243210716.jpg
春晖使者
        叶辛回到上海后,情系第二故乡,曾多次返回久长砂锅寨。当他看到生活困难的老大娘,就倾情解囊资助;看到山村面貌依旧,便和村民们一起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
2004年,共青团贵州省委发起旨在弘扬“饮水思源,反哺故土”中华传统美德的“春晖行动”,叶辛受其感召,于2005年偕中华企业等8家上海企业的代表,赶赴久长砂锅寨,慷慨捐资35万元,在寨里修建起全国第一所春晖学校,当地干部群众将学校命名为“叶辛春晖小学”;2009年,叶辛又回到砂锅寨,再次筹资扩建学校,实现他回报乡梓的心愿。鉴于叶辛的善举,贵州省春晖行动办公室和久长镇政府,均礼聘叶辛为“春晖使者”。
       叶辛曾写过一篇散文,名《可贵的春晖行动》,发在《贵州日报》上。文中写道:“春晖行动特别对我的心思。我觉得它的意义是明确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的,服务内容是实在的,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是切合贵州山乡实际的”。“我相信,春晖行动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2019年7月4日,笔者参加修文县委、县政府举办的“知青看修文”座谈会,针对修文旅游发展现状,著名作家叶辛即兴发言说,六广河山美、水美,景色秀丽;六广温泉极具特色,虽然目前初具规模,温泉设施接近现代化,但六广河及温泉的开发还有挖潜、创新的余地,要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要借王阳明大思想家对六广河的赞誉,增强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让六广河为造福六广乃至全县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mmexport1618243214863.jpg
作者近影
       年届七旬的老作家叶辛,情系第二故乡,一生守正笃行,为修文经济发展把脉、献计出力的 殷殷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编审:刘禹涵
责编:杨婷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