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爱文化爱了一辈子的老人

2023-04-13 13:55:45 作者:刘迅 来源:贵州文化网

□刘迅

早就知道赵叔是个有故事的人。只是没想到他的故事里有着那么多的不平凡和震憾人心的点滴。劳模、先进个人、文化形象大使、文艺术领袖人物、文化名人等等,一系列荣誉与称号,着实震撼了我!用十多年最好的青春坚守着一个人的广播站,负债、倒贴、十多年来每天早上如约而至的广播声声,着实让我惊诧!起五更睡半夜、自掏腰包,从零开始,殚精竭虑,一辈子为文化事业无私奉献,着实让我敬佩!

这真是我认识的赵叔么,这真是我认识了二十五年的八十岁老人赵恩开么?

认识赵叔,缘于阿喜。一九九三年我毕业分配到文化底蕴丰厚的泮水镇上班,九四年认识阿喜,阿喜家住马蹄镇。泮水马蹄毗邻,节假日、周末,我们常去阿喜家蹭吃蹭喝,由此认识了赵叔,认识了他们一家。赵叔没有一般家长的古板和严厉,“哪家仙子入我门,恕我没有及时迎”幽默风趣的一句话,瞬间打消了我首次登门的忐忑。在泮水上班三年半,在赵叔家进出了三年多。

早感觉赵叔是有故事的人,但我又不能跟他老人家说你有故事我有酒。想挖他的故事,只能从阿喜身上着手,从阿喜的名字上着手。一个男孩子,怎么就取了一个“喜”为名字呢?阿喜也不太清楚,大致听说自己出生时家里双喜临门,就得了这个名字。可是把阿喜四姊妹的名字连起来,可就不觉得有这么简单了;姐姐名佳音,哥哥叫千里,妹妹是香莲,在那个以芬、芳、秀为主打名字的年代,在那个特别讲究字辈的年代,“佳音千里喜相连”何止是清新脱俗?简直就是诗情画意啊!“佳音千里喜相连”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阿喜说不出道道,千里说不出道道,佳音、香莲说不出道道,赵叔只是笑笑、阿姨只是笑笑。我息了挖故事的心思,心里却长出了好奇的禾苗,一直至今。

去年深冬的一天午后,终于有幸听到了赵叔的故事,一个令人感动、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的故事。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时代楷模黄大发,他们是何其的相似?一样的执着、一样是一辈子一件事,专注到极致、注定了他们的伟大。黄大发当选为时代楷模,赵叔又何偿不是一位楷模呢?一位我们身边的楷模,一位没有上榜的无名英雄。

赵叔爱文化,一爱就爱了一辈子。他是六十年代的高中生,是那时遵义市四中有名的“赵诗人”和“赵俄语”(学习俄语并能顺畅交流),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可却因病两次错过高考。在家赋闲的日子,学校缺老师,要他当民办老师去教书,从普通教员、校长、这一教就是二十年,提起赵老师,当地人无不敬重有加。那天午后,正好有两个昔日的学生到访、师生相谈甚欢。谈起赵老师、赵校长的好,他们如数家诊、娓娓而谈,谈赵叔对他们的谆谆教诲、谈赵叔的因才施教、谈赵叔对贫苦学生的无私资助。

赵叔爱文化,一爱就爱了一辈子。好老师、好校长是文化的传播者,但对赵叔来说,学校已经是成熟的文化传播基地,谁当老师都能传道授业解惑;他更关注的,是广大群众的授业解惑。尤其是刚刚从十年动乱中走过来的新中国,有很多农民群众求学无门,赵叔是他们的业余解惑老师。所以当八三年马蹄乡政府组建文化站,请他出山时,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割舍掉那长长的二十年的教龄资历和厚厚的人际土壤,转身投入文化事业,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八三年赵叔当文化站长时,是没有工资的。也正因为没有工资,亲朋好友纷纷劝阻,他的哥哥甚至对他动了拳头,还是没能说服他。直到八四年,上级有了专项指标,他才开始拿四十元的月薪。没钱办事怎么办?赵叔有办法,他到遵义、金沙批发小人书、连环画、各种科技书籍、年画,赶转转场销售挣钱,而他的销售员,就是他曾经的学生们和自己的孩子们,阿喜和千里都用自己稚嫩的肩膀背着小背兜跟着大人们去卖过书。钱虽不多,却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场期篮球比赛(马蹄及临近的乡场,逢赶场即搞篮球比赛)培育了一支打遍遵义县无敌手的篮球队,端午、中秋、春节活动更是热闹非凡。

八六年,赵叔在县里争取到广播站建设指标,因陋就简利用乡政府一间堆满垃圾的破房子,动员全家老小奋战半个多月,打扫房间,拉来器材,硬是弄出一间像模像样的广播室。八六年十一月三十日晚二十四时广播站试播成功。第二天逢场期正式开播时,“我们也终于有自己的广播啦。”马蹄街上人们奔走相告,簇拥在电杆下听音乐、听广播,喜气洋洋有如过节。

广播站建成,成了赵叔一个人的广播站。没有多余的工作人员,赵叔硬是成了采、编、播全能人才,广播,成了马蹄镇人民的叫早闹钟和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十几年如一日,几乎没间断过。没有其他帮手,赵叔硬是把阿喜兄弟俩培养成了后备军,赵叔有事耽搁时,阿喜和千里就得替他当好广播员。为此还出过一个小事故,还是孩子的阿喜和千里第一次替赵叔播放广播时,因为分不清频道,甚至错播了差不多半分钟的外国广播,险些酿成播出事故。在十多年的广播过程中,阿喜也由一个小广播员成长为成熟的广播人,成为赵叔的得力助手,无偿帮着赵叔做着不该他这个年龄做的事。八七年赵叔被抽到县文化局工作半年,阿喜成了全职广播员,阿喜的妈妈也成了替补广播员。当年八月,贵州广播电视报有一篇《全家办广播》的报道,说的就是赵叔一家。

赵叔爱文化、一爱就爱了一辈子。他更是一个勤奋而执着的人,文化的事就是他天大的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马蹄的经济一直不好,政府对文化的投入难以为继。马蹄文化站二十五米长两米宽的墙壁临街,过往行人密集,赵叔就利用这免费的广告墙,每月一期墙报,引人驻足。一色的毛笔字,不同的字体,各种趣味盎然的插图,近四十张B三纸张,全部由赵叔一个人完成。每出一期墙报,光是抄录和上墙,就要花四天左右,还不说墙报的内容来源。一天一个半小时的广播节目,除了转播中央、省台新闻外,半小时自办节目的素材来源,全靠赵叔自己收集、采编、甚至是本土本镇的真人真事。十多年间,赵叔就是这样一直坚持着,忙不过来就拉阿喜和千里帮忙,兄弟俩既帮赵叔出墙报,放广播、收集整理素材,又要全权负责广播站外线的安全、维修。

九四年,毗邻泮水镇西安村建起了有线电视。马蹄人心中不是滋味。人家一个村都开通有线电视了,我们一个镇还开不起么?然而马蹄镇真的开不起,有线电视可不是说开就开的,需要财力支撑。财政无钱,群众反应强烈,赵叔被群众的执念感动,下定决心“拼老命,卖血本,也要建成有线电视。”在磨得阿姨的点头后,用房产作抵押贷款一万五千元,硬是在马蹄安装了能收八套节目的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安装成功,群众心满意足看上了有线电视,可是赵叔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两年没领工资,还借上了两分利的高利贷共一万一千元来偿还贷款,直到九六年十月,还欠信用社一万四千元。信用社催账催到家里,气得阿姨眼泪直掉,人家都挣钱往家拿,你到好,拿自家钱往外扔,你图什么?就图大家一句感谢话么“马蹄镇有广播听,有闭路电视看,多亏了赵二爷哟,”无话可说的赵叔装聋作哑,嘿嘿笑着转身又忙他的广播去了。

九六年是赵叔难以忘怀的一年。九六年十月十二日,是让赵叔终身铭记的日子。那天,周六,时任分管副省长龚贤永带着市、县分管领导检查文广工作时,来到了马蹄镇,冒着濛濛秋雨爬上了螺丝山转播台,赵叔的这些点点滴滴,感动了龚省长。龚省长动情地说,如果不是这次来检查,还发现不了这么好的同志!他问赵叔有什么要求。这时候的赵叔还不是正式干部,因为超龄,赵叔没赶上转正招考,极有可能当一辈子的临时人员。市、县领导使劲给赵叔递眼色,就是希望他给龚省长提出转正要求。阿姨使劲给赵叔递眼色,就是希望他能把欠信用社的一万四千元贷款给还了。可是赵叔心里惦记着的,却是转播台的围墙没有建,影响安全,当他提出修围墙的申请时,气得市、县领导直瞪眼,气得阿姨迷糊了双眼。好在他们之间的互动引起了龚省长的注意,赵叔虽没提转正要求,龚省长还是破例解决了赵叔的身份问题,又拨出一万元奖励赵叔个人。他说不能让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流汗又流泪。可是一万元奖励到位后,赵叔转手又把这钱用来修了围墙,家里的贷款,直到二十一世纪才还完。那一年,赵叔出名了,贵州日报登载了名为《喇叭声声响山寨》的文章,介绍赵叔的事迹。市、县电视台分别录制了《一个人的广播站》《恩开属牛》两个电视宣传片,并在多家电视台播放。当年,赵叔被评为县劳模,和当时的其他七个劳模一起应邀出席县春晚现场。

出了名的赵叔丝毫没有一个名人的样子,还是一如既往当老黄牛。每天早晚六点半准时开广播,进行为时一个半小时的播报。其它时间跟其他的镇干部一样,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生产,调处纠纷,教育引导群众。

二OO二年,赵叔光荣退休。因为改行丢了二十年的教龄,赵叔的退休工资并不高,然而就这不高的退休工资,也无法囫囵回家,常常被赵叔想方设法折腾到文体事业上。退而不休,退休后的赵叔被选为镇老体协主席,带着马蹄的老人们再次登上精神家园的巅峰。除了日常的健身操、广场舞的教授外,每年中秋和重阳,赵叔都会自掏腰包,买月饼、糍粑搞联谊活动。

这一坚持,又是近二十年。近二十年马蹄的发展变化很大,城镇改造的过程中,人们没有文体活动场所,又是赵叔,用近一个月的功夫,硬是亲手将一个堆满砖头、石块的场地整理成六十平米的活动场所。每天下午六点,他把家里重六七十斤的电视机搬到离家二十多米的场地上,教大家做健身操,跳广场舞,然后再将电视搬回家,下雨天,他甚至提前把场地的积水扫干,免得活动受影响。活动的场所随着城镇的建设变更了好几个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是赵叔亲力亲为,准时准点为大家作好准备,备好桌凳、平整场地,自己不时上演。为了增强健身氛围,他更是用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为大家买了近百套服装。他说,自己没能上大学是遗憾,但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厚爱又让自己感动,自己一年就算拿出一两个月的工资来,也要把大家的精神生活搞上去,让大家走出去以后能骄傲的说一声,我是马蹄人。的确,马蹄镇人民的文化生活年年出彩,春节活动更是红红火火,区内没几个地方比得上。

赵叔的腿有毛病,教书时摔断了没能好好医治,导致现在常常复发,行动非常不便,但这些依然没有影响到赵叔的坚持。各种活动的场所,依然活跃着赵叔一瘸一拐的身影,看似滑稽,却让人不由自主落下泪来。

谈到赵叔的病腿,阿姨是颇有些怒气的。阿姨说,赵叔的身体一直不好,年轻时就因病两次错过高考,教书时又因为生活无规律,患上了胃病和肛痔,后来又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阑尾穿孔等病。可是工作起来赵叔就是个不要命的人,教书时如此,从事文体事业时也如此。教书时在家访的路上腿摔成了骨折,又没能好好治疗,留下了后遗症;有一次上课时胃出血昏倒在讲台上,医生要求住院,可是赵叔不愿影响教学进度,让医生开了些口服药又回到讲台上继续上课。当文化站长后,为了不影响广播按时播出,赵叔的胃病、肛痔复发多次,他都象没事人一样,直到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赵叔又是个工作起来不顾家的人。大女儿一岁多时,一次阿姨外出有事,让赵叔看着孩子。阿姨刚走,生产队来人找赵叔去帮忙出墙报,赵叔完全忘了一岁多的孩子,等他忙完回来,看到女儿从睡觉的屋子爬到外间屋子,脸上还挂着泪痕,手卡在门缝里又睡着了,还好女儿的手没有出大问题。阿喜出生时,赵叔还有七分钟才下课,他让人跟阿姨说再等等,等下课后回去一看,孩子已经出生了,赵叔也只是帮阿姨打了一壶水放在火炉上,然后又回去继续上课。在阿姨眼里,赵叔就是个不顾家、不懂得照顾自己的人,一个只知道把钱往外拿不知道拿回家的人,一个自己病了还强撑着工作的人。当老师的时候常常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因为没有余钱,干脆直接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没衣服穿的学生,搞得自己一年三百六十天就两套衣服换洗。当文化站长后,除了贴钱,还贴人,工资贴进去了不说,阿喜和千里更是长期无偿为他打下手。

退休后教授健身操、广场舞,也是赵叔编排,阿姨教跳。阿姨年轻时能歌善舞,一表人才,她本是四川人,因为姑父正好在赵叔教书的学校旁边做生意,阿姨来贵州探望姑父时遇到赵叔,一个才华横溢、志存高远,一个青春靓丽、长发及腰,一见定终身。“佳音千里喜相连(意为佳姻千里喜相联)”,就是赵叔与阿姨成婚时赵叔的欣喜之作,既感谢上天让他与阿姨千里姻缘一线牵,又盼着能与阿姨相谐百年,他把“佳音千里喜相连”作为孩子们的名字先预备下了。一般人都只知道“佳音千里喜相连”有意思,却不知这背后的故事。话到这里,赵叔笑着偷看阿姨一眼,说,他们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下面还有一句“相亲相爱偕百年”。真是天作之合啊,偏偏他们正好有四个孩子,且正好按“佳音千里喜相连”的顺序而生,确实是传奇呀!也许正因为如此,不管赵叔如何倒贴家财、如何浑不顾家,阿姨都由着他,直到今天。

赵叔果然是有故事的人,一个爱文化爱了一辈子的人,一个黄大发一般的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我所听到的故事不过十之万一,无法还原一个完整而勤劳赵叔的一辈子。我感动着、敬佩着,同时又惭愧着,我从来没有象这一次一样讨厌自己的才疏学浅,从来没有象这一次一样讨厌自己对文字驾驭的无力。我竟然无法用文字来把赵叔的故事讲好讲全,而是吃力而勉强的草草收尾,只是希望赵叔不要怪我才好。其实,赵叔哪有时间和心思怪我呀,我不过就是一个受听故事的好奇丫头罢了,就在我自嘲自愧的时候,赵叔早已经一瘸一拐去带领大家跳广场舞了。

统筹:刘禹涵

责编:张珺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