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青山育“金叶”,产业促村兴。近年来,万山区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引入特色中药材种植。当下,各类中药材陆续进入管护关键节点,田间地头呈现出蓬勃生机。
春日里走进鱼塘乡大龙村,放眼望去,山林葱茏,绿意涌动。村内的林下淫羊藿种植基地里,村民们三两成群,分工精细,除草、施肥、清渠,井然有序。
“现阶段,我们重点给淫羊藿施有机肥,把沟渠清理顺畅。农忙时,基地能吸纳30多人务工,每人每天能赚100元,等收成好了,大伙还有分红嘞!”鱼塘乡大龙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发奎笑着介绍。伴随中医药产业蓬勃兴起,淫羊藿制成的中成药、中药饮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需求高,经济效益可观。大龙村地处丘陵,林地广袤,生态纯净,海拔、光照、土壤等天然条件恰似为淫羊藿“量身定制”。
“这宝贝喜阴喜湿又怕涝,我们林下遮荫率能达到60%至80%,土壤排水也好,基本无积水,加上我们村海拔在500到600米之间,正符合淫羊藿的生长需求。”大龙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彭彧骁补充道。
今年,大龙村因地制宜,以少量引种起步,逐步摸索推广,借助“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开辟出30亩淫羊藿种植试验田,购入10万余株淫羊藿种苗,按每亩3500株标准精心栽种。为规避市场风险,大龙村还牵手企业,推行“订单农业”,与采购方签下保底合同,保底价每斤60元,让昔日“苦药材”摇身一变,成为乡村产业崛起的“妙方”。
“只要淫羊藿管护到位,亩产可达300到400 斤,稍欠些也有200至300斤。照这产量估算,30余亩的淫羊藿保底能有30多万元收益。目前长势喜人,预计11月迎来首茬采收,往后每年还能实现两季丰收。”彭彧骁说,“村里林下还有100多亩空地,要是首批30亩效益达标,后续会接着扩种,把村集体经济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大坪乡黄花村的太子参种植基地同样生机盎然,太子参植株繁茂,繁花点点,10余名工人穿梭其中,施肥、除草,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在黄花村有3处基地,这锄草、施肥的活儿已经干了10几天,计划1周内收尾,盼着今年能迎大丰收!”基地负责人曾葵森满怀期待。
2024年3月,曾葵森凭借自身10余年种植经验入驻黄花村,开启太子参种植产业。去年,经过精心的管护,太子参每亩产鲜货约1700斤,上市后十分紧俏,仅工人工资支出就超过100万元。
“去年种了200多亩太子参,毛利300多万元。这儿的气候得天独厚,太子参长得旺,今年扩到400多亩,眼下长势远超去年,丰收在望啊!”曾葵森难掩喜悦。
近年来,万山区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效益。目前,全区已发展太子参、淫羊藿、林下灵芝等品类6000余亩,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新渠道,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作者:艾昌春 肖浩)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