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贵州非遗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全球视野

2025-02-15 15:07:36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文化网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文化千岛”的美誉,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以多样性、原生性和民族特色著称。截至2025年2月,贵州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9项,省级名录覆盖传统技艺、民俗、音乐、医药等多个领域。以下是贵州非遗的概况:

  一、多元民族与非遗类别

  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如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孕育了丰富的非遗文化,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传统音乐与舞蹈

  侗族大歌: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配乐而全球瞩目。

  苗族芦笙舞、侗族长鼓舞:结合节日庆典,展现民族信仰与生活场景。

  2. 传统手工艺

  苗绣:以“蝴蝶妈妈”图腾和破线绣、打籽绣等技法闻名,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苗绣与现代高定时装结合,亮相米兰、巴黎时装周。

  水族马尾绣:以马尾毛为芯线,绣品立体如浮雕,被称为“刺绣活化石”。

  织金砂陶:传统制陶技艺,承载黔西北地区的生活记忆。

  3. 民俗与节庆

  苗族跳花灯、安顺地戏: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地戏以面具表演和军傩文化为特色。

  侗族“锅宴”:融合饮食、歌舞的社交宴席,体现农耕文化传统。

  4. 传统医药

  第六批省级非遗新增传统医药类项目19项,涵盖苗族、侗族等民族药方与疗法。

  二、代表性非遗项目与国际化传播

  贵州非遗不仅在国内广受关注,更通过文化创意与国际合作走向世界:

  侗族大歌的全球之旅:自1986年巴黎首演后,侗族大歌在30多个国家演出,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音乐名片”。

  苗绣与时尚跨界:

  国际设计师劳伦斯·许与苗绣传承人合作的高定礼服登上巴黎秀场;

  意大利品牌MARNI推出“MIAO系列”,刘雯代言,将苗绣纹样融入奢侈品设计。

  非遗“触电”与国潮热: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侗族大歌为配乐,票房破100亿元,推动非遗破圈;

  -苗绣元素登上米兰时装周,榕江“村超”队员身着百鸟衣亮相法国,引发时尚界惊叹。

  三、保护与传承措施

  贵州通过政策支持、创新融合和国际化推广加强非遗保护:

  1. 名录体系建设

  截至2025年,公布六批省级非遗名录,涵盖传统技艺、医药、民俗等120余子项。

  2. 活态传承与创新

  建立传承人培训机制,如苗绣传承人石传英开设企业,推动手工绣片与现代设计结合;

  -开展“非遗+旅游”项目,如春节非遗民俗体验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

  3. 国际交流与合作

  贵州加入外国人过境免签“朋友圈”,开通国际旅游包机,吸引海外游客体验非遗;

  苗绣、蜡染等非遗产品通过电商和展会销往欧盟、中亚等地。

  四、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贵州非遗保护成效显著,仍面临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市场化难度大等挑战。未来需:

  加强数字化记录与年轻传承人培养;

  推动非遗IP与文旅、影视、游戏等产业深度融合;

  拓展国际高端定制市场,提升非遗经济价值。

  结语

  贵州非遗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山一文化”的多样性为世界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从侗族大歌的空灵之音到苗绣的繁复针法,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当代文化创新的灵感源泉。随着保护与传播力度的加强,贵州非遗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全球视野。

  贵州文化网综合整理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