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非一般的桐梓“村晚”点燃夏日激情

2024-07-11 14:37:25 作者:查小刚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桐梓,“山国”贵州一座通高铁的县城。

  兰海、习正、桐新高速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组成乡村路网“毛细血管”。大小车辆,来往如梭。

1、桐梓,一座通高铁的县城。

  桐梓,一座通高铁的县城。

  桐梓,又是一座旅游县城。

  早在2006年,遵义市桐梓县就已利用毗邻“火炉”重庆的区位特点和凉爽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年,来自重庆、成都等地的“候鸟”游客在此避暑旅居,高峰期达20余万人。

2、桐梓小西湖。

  桐梓小西湖。

  桐梓还是一座文化之城。

  桐梓,是华夏古人类发祥地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一次“桐梓人”的考古发现,足以填补二十万年前人类进化史的空白。

3、桐梓避暑山庄。

  桐梓避暑山庄。

  如今,外地游客与桐梓当地村民一起,联手打造了一场又一场活力四射的“四季村晚”。城里人,乡里人,同登一个台;外地话、本地话,同唱一首歌。

  这样的“村晚”,注定与众不同。

桐梓“村晚”:“客主一家亲”的联欢盛会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省都在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而发劲使力。在贵州首创外向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桐梓县,把山地旅游的潜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4、桐梓美丽乡村。

  桐梓美丽乡村。

  桐梓,娄山环抱,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25℃,是重庆天然的避暑后花园。2006年,桐梓迎来第一批避暑客人。这以后,桐梓趁势而上,持续举办以“凉爽大娄山·乡村生态游”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节,乡村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

  娄山关、尧龙山、七十二道弯……成千上万的重庆人在此旅居消夏。人群聚居,必有娱乐。桐梓“村晚”的前身——消夏晚会,在游客和村民的共同推动下,应运而生。

5、桐梓美丽乡村。

  桐梓美丽乡村。

  晚会的主导是游客。这些热爱歌唱、舞蹈、乐器的客人,有的当过大学教授,有的是已退休的公务员,有的经办过企业,他们成立了“候鸟协会”抱团“乘凉”。消夏晚会,就在协会的组织下锣鼓开场。

  晚会的帮手是村民。村支两委成立了游客服务队伍,场地、灯光、水电,村里给予协调。音响坏了,乐器少了,县文旅局帮忙解决。村民们还组织了巡逻执勤队,确保演出安全有序。

6、游客们纷纷展现才艺。

  游客们纷纷展现才艺。

  连续10多年,游客与村民们一起举办的“村字号”晚会精彩纷呈。客人们纷纷展现才艺,村民们也争相上台,喊上一嗓子,跳上一小段。晚会主题十分丰富,“庆团圆”“爱我中华”……所有主题最终凝聚成一个:客主一家亲。

7、“村晚”现场。

  “村晚”现场。

  桐梓“村晚”何以与众不同?她是深深植根于桐梓繁荣的乡村旅游,经过10多年持续浇灌,常开不败的花朵。

  桐梓“村晚”何以与众不同?她是游客与村民的盛世大联欢,是“客”与“主”和谐相融、欢乐相处的纽带和桥梁。

桐梓“村晚”:黔渝文化交汇的多彩舞台

  桐梓,紧邻重庆,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桐梓独具优势。不少重庆企业家在桐梓兴业定居,桐梓农特产品销往重庆、成都,以四川、重庆客人为主的“重庆村”在大娄山下星罗棋布。

  成与渝,川与黔,古与今,多种文化交融碰撞,登上桐梓“村晚”。

8、“村晚”现场。

  “村晚”现场。

  成渝游客的文艺节目,品味高、艺术性强,葫芦丝奏响《月光下的凤尾竹》,扬琴弹出《渔舟唱晚》的万顷清波,诙谐幽默的“重庆言子”,将欢乐的氛围推向高潮。

  村民们的歌声质朴响亮,自然动人。游客们听到了苍凉豪放的花秋唢呐,观赏到带着几分神秘感的高桥文昌戏,欣赏到既惊险又富于喜感的高台舞狮。贵州省非遗项目——狮溪高腔大山歌,让外地游客回味良久。舞台下,“桐梓泥哨”吸引着孩子们成群围观、爱不释手。

9、“村晚”现场。

  “村晚”现场。

  桐梓“村晚”为何与众不同?她是巴蜀文化与黔北文化的相摩相荡,是古与今的交汇、城与村的碰撞。所以,异乎寻常地神秘幽深、色彩斑斓、热闹非凡。

  桐梓“村晚”为何与众不同?上场离场,是成都、重庆,又是贵州、遵义。这个小小的舞台,以文化为杠杆,正在撬开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门。

桐梓“村晚”:唤醒乡村内生动力的强大引擎

  2018年,桐梓县撕掉了贫困标签,老百姓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日益剧增。

  九坝镇,镇中有9个坝子,故名“九坝”。龙年春节将至,村民们扎起9条龙灯,参加“村晚”。鼓点咚咚,锣声锵锵,广场上,9条龙一齐扬首摆尾,宛转飞舞。9个坝子的村民,无不心与律动,激越奔腾。

10、九坝镇一角。

  九坝镇一角。

  发现文艺新人,也是“村晚”主旨。2023年夏季“村晚”,桐梓发起歌唱大赛招募令。260名歌手参赛,20名进入决赛。狮溪镇青年曾义国以一首原创说唱歌曲《桐梓》脱颖而出:“去趟花秋吃个干粑再去高桥钓个鱼,燎原摘框枇杷又去楚米搞一筐刺梨.....”举手投脚之间,尽是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气、浓浓乡土情。

11、“村晚”现场。

  “村晚”现场。

  桐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左右,一半是城市,一半是乡村。20余万外来“城市候鸟”栖居桐梓乡间,更造成了“村中有城”“城中有村”,城乡交融的独特风景。“村晚”,扎根本土文化,唱响文明乡风,内生动力得以激发。

12、桐梓县官仓镇美丽乡村。

  桐梓县官仓镇美丽乡村。

  近20年里,道路、电网、自来水,乃至WIFI、快递,延伸到了各个“山旯旮”。九坝山堡社区,宽阔的广场可容纳近万名观众,巨大的高清电子屏是“村晚”的舞台背景。台下荧光棒闪烁,观众们手中的抖音、快手,向外界展示着精彩的节目。以“城”带“村”,“乡”而不“土”,桐梓“村晚”,见证着乡村的城镇化进程。

13、“村晚”现场。

  “村晚”现场。

  在桐梓,有多少个乡村旅游点,就有多少支自发组织的“城市候鸟”演出队。九坝一个镇,至少有60余支。每天,茶余饭后,小院之中,道路两旁,舞蹈队、民乐队、歌唱团,三三五五,练习切磋。有的演出队伍极具专业水准。长期居住在九坝的民乐队“琴缘山庄艺术团”,由20余名队员组成,其中,向明贵曾获世界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二胡演奏银奖,黄世芬在云南省第五届葫芦丝巴乌音乐节中摘取了中年组一等奖。“城市候鸟”的到来,极大提升了桐梓“村晚”的艺术品位。

14、“村晚”现场。

  “村晚”现场。

  桐梓的乡村旅游兴旺了18年,“村晚”就举办了18年。2023年,桐梓“村晚”再度火爆出圈,引起人民网等央级媒体报道,荣获中国西部文旅“最具影响力文旅节会”,全面提升了桐梓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当年,桐梓乡村旅游游客爆满,旅游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幅都在全市排名第一,居全省前列。桐梓“村晚”,直接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

  2024年,6月22日19时,“我要办村晚·夏季大联欢”暨全国夏季村晚示范点专场活动在九坝镇山堡社区启幕,新一季的“村晚”再次点燃夏日激情,高质量的专场演出,掀起一波接一波的热潮,“村晚”的热度持续攀升。

15、“村晚”现场。

  “村晚”现场。

  2024年2月4日,旧年将去新春来。县城“桐梓记忆”网红街,一场盛大的桐梓“村晚”在本土原创歌曲《桐梓,新年好!》的欢快歌声中开幕。这场“一起过年・当春节遇上村晚”入选了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当晚,人民网等平台同步直播了这台别具特色的晚会。

16、“村晚”现场。

  “村晚”现场。

  乡村你来美,文艺土而奇。

  非一般的桐梓“村晚”,带来的是非一般的审美体验,非一般的思考和探寻。(文/查小刚 图/桐梓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