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贵州黎平:你不了解的茅贡文创小镇

2024-06-22 16:50:24 作者:吴经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你听过“罗大不大、樟洞不脏、中闪真的散”吗?

  茅贡有句顺口溜“罗大不大、樟洞不脏、中闪真的散”。茅贡镇原有15个村,其中罗大村只有两个村民小组120余户,不足600人,是茅贡镇最小的一个村,所谓“罗大不大”;樟洞村家家户户干净整洁,夏天脱鞋才进屋,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寨”,是茅贡镇环境卫生最好的村,故曰“樟洞不脏”;中闪村两百多户分布在8个自然寨,是茅贡镇居住最为分散的村,所谓“中闪真的散”。

美丽的樟洞村

  你见过邮票上的风雨桥吗?

  中国邮政1997年推出了150分面值的田间风雨桥邮票,其画面细雨蒙蒙,有几位侗族姑娘在桥上小憩,表现侗家的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更显田间风雨桥的秀美、实用。其中的风雨桥就是位于茅贡镇高近村的“迎龙桥”,该桥建于清乾隆年间,置身于田间小溪之上,结构玲珑精巧,造型古朴美观。

  风雨桥又叫花桥,是“侗族三宝”之一,是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是一种创造性的建筑,它集亭、塔、楼、阁等建筑形式于一身,建筑气势雄伟、工艺精湛,桥墩采用青石垒砌,桥梁、桥柱和桥面等部分全部用杉木凿榫衔接,整座桥不用一件铁器,桥上设长凳,以方便过往行人休息。花桥也是芦笙比赛、迎送宾客以及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地方,是侗族人民热心公益事业和友爱团结的象征。

高近村迎龙桥

  你喝过“表妹家的酒”吗?

  茅贡镇流芳村一表妹看好了日子准备出嫁,家里为办酒席用本地产的香禾糯酿造了很多美酒,怎料突遇新冠疫情,酒席停办,直到疫情结束之后,有外来游客到访,取酒来待客,一喝之下发现所酿之酒香醇可口、柔顺回甜,故得名“表妹家的酒”。

  “表妹家的酒”是茅贡镇流芳村侗族群众用传统古法酿造,该酒所用原料为流芳村自产香禾糯,酒曲也是群众自己制作,酿制时间为农历九月,窖藏三年以上。

表妹家的酒

  你看过侗戏吗?

  侗戏是黎平县地方传统戏剧,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茅贡镇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戏全部用侗语对白演唱,语言生动、比喻形象,与音乐紧紧吻合,朗朗上口、清晰明快,为侗族群众所喜爱。侗戏植根于侗乡,具有浓郁的侗族特色,而且声情并茂、歌舞结合,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你参加过“千三欢聚节”吗?

  “千三地扪”是以茅贡镇地扪村为中心的一个小款(村寨联盟)的名称,千三欢聚节是一年一度的“月也”,千三欢聚节的内容原有祭萨、踩歌堂、演唱侗戏、聚会叙情、斗牛等,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活动项目已简化,而增加了广场舞、篮球赛、拔河、演唱、猜谜语等现代文体内容,节日内容不断丰富发展。

  你住过中国第一座民办生态博物馆吗?

  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是2004年12月经黎平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15年1月8日正式开馆,由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与当地村寨社区共同创建,是中国第一座民办生态博物馆。地扪生态博物馆是一个特定的活态村寨文化社区,即以地扪、登岑侗寨为核心区,辐射15个村寨46个自然村落的“村寨文化社区”,其覆盖范围为茅贡镇的辖区范围,地理面积172平方公里,人口一万八千余人。2021年,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获得“贵州省十佳非国家博物馆”称号。

  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定位为非营利性质的社区文化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坚持“民间推动创办、政府配合扶持、社区参与管理、村民共同享有”的建设运营原则,致力于地方文化保育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探索独特的“地扪经验”。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的“社区研究交流中心”坐落在地扪村芒寨花桥外侧,是生态博物馆日常工作空间和对外科研教学、乡村创谷工作基地。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和对外交流平台,促进村寨社区文化保育,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

  你知道上海世博会贵州馆的设计建造者吗?

  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的设计建造者杨应琪,来自茅贡镇高近村,是贵州民族建筑工艺大师,被誉为“鼓楼大师”,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专设贵州侗人古建(杨应琪、顾学尧)大师工作室。杨应琪从事木构建筑50余年,设计建造了300多座鼓楼、30多座风雨桥,代表作品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全国最高的从江鼓楼、全国第二长的锦屏风雨桥、榕江三宝鼓楼等。(吴经)

 

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

    责编:彭会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