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闻

《考古笔记》:跨越百年,从头细说考古学

2023-12-28 01:04:11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文化网

《考古笔记》:跨越百年,从头细说考古学

文丨欧阳帆

2021年,在三联书店新知大会上,李零说:“2020年是新冠年,大家不敢到处乱跑,只能宅在家里。这段时间,我在家里读书,读考古学史,一本一本书,一个一个人,慢慢读。”两年后,时间到了2023年,《考古笔记》由三联生活书店出版,副书名叫作“疫中读书记”,疫情三年,李零说他就当跟自己读了个研究生,上、中、下三卷本的《考古笔记》是“研究生”的毕业成果,也是对两年前新知大会上“考古百年”话题的深入讨论和全面回顾。更值得注意的是,《考古笔记》为考古学这门年轻而复杂的学问,提供了全景式的描绘与细微处的辨析,无论是否考古学人,都可以借此沉浸于一个完整的考古学世界之中,一窥考古学之堂奥。

从博物馆说起的考古学

很久了,我一直想跟行里行外的朋友一块儿聊聊考古,好像三人对谈……这话从哪儿说起?我想,最好还是从博物馆说起。公众对考古的了解跟博物馆有很大关系,很多印象、很多知识,都来自博物馆。(《考古笔记》上卷《考古研究大历史》)

考古,对大众来说,最亲切直观的莫过于博物馆。《考古笔记》的上卷《考古研究大历史》开篇就讲博物馆。欧美的博物馆、俄国的博物馆、中国的博物馆,各有特点,但都是展现考古工作成果的地方,也是公众了解考古发现最好的窗口。公众为什么要了解考古?李零说,“考古是‘天问’,问的是人类发展的‘道’”。悠悠千载,无论是谁,站在博物馆展柜陈列的文物前,多少都会由物及身,对人类的来路与归途萌发思考。考古与文物,考古与历史,总是结合在一起的。

博物馆离不开考古,大历史离不开考古,考古究竟是什么,考古学又是什么呢?李零说,考古凭实物说话,考古是“动手动脚找东西”,考古是知识生产,考古很苦,考古充满不确定性,考古是行动,而考古学是研究,考古学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问。“考古”“考古学”“考古学家”“考古文化”“文物”,在《考古研究大历史》中,李零对这些常见的考古学概念进行了梳理。这种梳理是苏格拉底法则式的辨析与界定。书中写道,“1979—1982年,我在考古所当研究生,头一课就是考古学不是什么。老师教导我们说:第一,考古学不是金石学;第二,考古学不是文物学;第三,考古学不是文字学;第四,考古学不是艺术史;第五,考古学不是历史学;第六,考古学不是民族学”。那考古学到底是什么呢?李零引用分析考古学大师大卫·克拉克的说法,“考古学就是考古学就是考古学”。考古学,与金石学、文物学、文字学、艺术史、历史学、民族学都有关联,但又有其独立的学科发展路线。李零谈论考古学,不是给考古学下定义,而是溯源考古学概念的发展脉络,辨析考古学的一些重要问题,从博物馆到考古学,把考古与文博、考古与考古学、考古学与大历史的内在联系阐释清楚。

考古,最重要的是这一百年来的历史

20世纪离我们最近。研究考古学史,这段最重要。柴尔德(Vere Gordon Childe)是近百年来世界最伟大的考古学家。他的名山之作诞生于1920年代。我国的考古学也是从1920年代才开始起步。这一百年来的考古学史,既投放其光芒于万古长夜,又折射出当代历史的每一步,因为它毕竟是当代人做出和写出的历史。(《考古笔记》自序)

考古学引进自西方,关于考古学史,《考古笔记》有“世界考古学史”和“中国考古学史”专章谈论。李零以其特有的读书笔记的形式,呈现了世界及中国考古学史的概貌。“世界考古学史”读的是丹尼尔《考古学一百年》、巴恩主编《剑桥插图考古史》、夏鼐《考古学》、特里格《考古学思想史》、杨建华《外国考古学史》;“中国考古学史”读的是卫聚贤《中国考古小史·中国考古学史》、徐苹芳《考古学简史》、王世民《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姚远《谢辰生口述——新中国文物事业重大决策纪事》。考古学史,各家写法不同,有从19世纪写起,有从1500年写起,有重在发现的,有重在理论的。李零的读书笔记是逐章细读,点出问题,加以案语进行解释,并做小结。比如在“世界考古学史”这一章的小结里,李零总结道:“世界考古,最初由三部分组成:古典考古、史前考古、近东考古。古典考古是南欧考古。它与古典学和艺术史研究(即所谓美术考古)有不解之缘。史前考古是北欧、西欧考古。它与地质学、生物学、古动物学和古人类学有不解之缘。近东考古是西亚、北非的考古,欧洲老邻居的考古。它与《圣经》学和铭刻学有不解之缘。”世界考古学史可以追溯的年代虽然早远,但大放光芒是在20世纪。20世纪上半叶流行的文化—历史考古学,以1925年柴尔德的《欧洲文明的曙光》为标志;下半叶流行的过程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以1962年宾福德的《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为标志。

“中国的史前考古是由外国人引进,通过与中国人合作发展起来。但中国的历史考古却是由中国人自己搞起来的。前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考古,后者是1926年以来的考古。”中国的考古学从1920年代开始起步。1921年北平历史博物馆发掘宋巨鹿城,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考古发掘。中国的考古学虽然自外输入,但一经输入,很快就被中国化。考古学在中国是如何中国化的?中国的考古学有着怎样的制度沿革,又是如何形成今日的格局与面貌的?在用一章谈论中国考古学史后,李零单独又用一册来书写他所亲历亲见的中国考古学史,这就有了《考古笔记》的中册《我身边的考古学史》。夏鼐、苏秉琦、张光直、俞伟超、张忠培……正是这些赫赫有名的考古学人的努力,中国考古学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读其书如见其人”,这些人李零都见过,但通过读他们的书、读关于他们的书,李零用读书笔记,将他们重新带到普通读者的面前。考古学史是由考古学人来书写的,明白了夏鼐的“周公之梦”——他希望中国的考古事业能“天下归心”,很难不为中国考古学人的理想主义而动容,从而也就能懂得中国的百年考古与西方考古有着根本不同。“中国考古与西方考古不同,关键不在先进、落后,而在体制不同。新中国为文物立法,土地国有,一切地下文物归国家所有,考古文博事业由国家掌控,当公益事业,这是根本不同。尽管‘改开’以来,中国与世界‘接轨’,文物拍卖、文物市场、私人收藏、私人博物馆很热闹,盗墓和文物走私十分猖獗,但新中国成立之初立下的规矩毕竟尚未取消,它与西方的考古和博物馆在体制上仍有区别,关键是‘公’‘私’概念不同。西方博物馆的藏品有另一套历史背景和产供销一条龙。此不可不察也。”在《考古笔记》的最后,李零如是说。

考古学家与20世纪

考古学发展到今天,真正普遍接受、经常使用的概念,大概只有两说:一是汤姆森的“三期说”;二是柴尔德的“两个革命说”(新石器革命和城市革命),前者是古物学的遗产,后者是文化— 历史考古学的遗产。柴尔德想把两者整合在一起。(《考古笔记》下卷《魂断蓝山》)

李零说:“‘考古学家’是个可宽可窄的概念。宽,只要参加考古工作的人都算;窄,只有出类拔萃、青史留名的仨俩人。”柴尔德就属于青史留名的考古学家。《考古笔记》用了整整一卷来讲柴尔德,题目叫作“魂断蓝山”,书前题字“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唏嘘之情扑面而来。蓝山,是悉尼蓝山,1957年,在国际共产主义遭遇最大挫折的一年,柴尔德离开英国,回到故土澳大利亚,回到他儿时的家,登临蓝山,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遗书(李零称之为“绝命三书”)中,柴尔德写道:“从容赴死是人类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之处,甚至比为他举行葬礼更好……我已解答了当年令我好奇的所有问题……现在,在这儿,我已经没什么想干,没什么该干,也没什么可干。我恨蓝山的夏日风光,更恨英国的寒冬雾雪。趁心情还愉快、身体也健康了结此生,那是再好不过。”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学家之一,柴尔德的个体命运与时代风云紧紧缠系在一起。他经历了一战、二战、冷战,他是不入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地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用考古学鼓舞人类战胜黑暗,影响了整整一代的年轻人。无论遭遇了怎样的对待与评价,他是考古学“伟大的综合者”已成学界共识。《魂断蓝山》细读五本柴尔德传记,仿佛一部纸上纪录片,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柴尔德所经历的一切。翻开书的第一页,赫然出现的是青年柴尔德的脸,面对这位“谜一般的人物”,要如何解谜?李零说,柴尔德的“学术贡献,考古综述只是最低层次,最高层次是‘通古今之变’。这些成就离不开他的政治思考和政治追求”,要从他的政治生涯解读他的学术成就,“柴尔德的一生是个谜,谜底在这里”。

读懂历史,回置20世纪的时代环境之中,柴尔德的“考古学革命”才有可能被真正理解。为什么说柴尔德是彻底改变了19世纪考古学的人?为什么视20世纪为考古学的成熟期?冷战对于考古学有何影响?今天考古学又将会有哪些新的发展?柴尔德写过《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夏鼐引用过考古学的定义“根据实物的史料来研究人类的历史的过去”,但考古学不仅是研究“人类从哪里来”的学问,也研究“人类往哪里去”,考古与当下的联系、考古的未来,是贯穿整部《考古笔记》的问题。柴尔德传奇的一生,如同一段圆弧,折射出考古学在整个20世纪所发出的光芒。斯人已逝,但对于考古学的追问与思考没有停下,也永远不会停。

《考古笔记》后记的最后一句话是:“百年考古,有如一眨眼。”西方考古学有一个概念“史前史”,史前怎么还有史?李零有解释,西人所谓“史”分古代史、中古史、近代史,“史前史”是“古代史”之前的“史”,它是把人类史当大历史,有文字的“史”只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小段,前面全是“史前史”。以大历史观视之,百年也不过须臾。但这百年考古所取得的成绩,所建立的秩序,背后积累了多少渺小个体终其一生的努力与付出。数十本考古学著作,数位考古学人的过往,《考古笔记》跨越百年,从头细说考古学。这部中国考古学史的开先河之作,为考古学立传,过眼并非烟云,今天是昨天的明天。

本文首发于《文汇报》APP

推荐阅读

《考古笔记:疫中读书记》(全三册)

李零著

ISBN:978-7-80768-395-7 239.00元

精装三册+插盒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END—

原标题:《《考古笔记》:跨越百年,从头细说考古学》

来源:生活书店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