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史话

读方志 行贵州|赤水河畔迁校碑

2024-06-22 14:49:40 作者:曹雯 来源:当代先锋网

  华东师范大学校内有一条“赤水河”,赤水河畔有一座迁校碑。想要知道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期“读方志 行贵州”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赤水河畔。

  1944年11月25日,贵阳市护国路135号的王伯群公馆內召开了第49次校务会议,就当时的抗战形势做出了大夏大学疏散至赤水的决议。时任副校长欧元怀回忆道:11月下旬,敌人窥黔南贵阳震动先生仍作远大之决定,将大夏大学三迁于黔川边境之赤水。赤水又水道通重庆,可沿大江东下,三次迁校是兼为复员时之准备的。

1718871718909248_a.jpg

  王伯群公馆旧影。

  星夜呈报,争取疏建费;四处发函,寻求八方支援。今存于《王伯群与大夏大学》《赤水文史》中的一份份电报函件,记录了王伯群在最后岁月中为大夏大学唱响的生命挽歌。

  历时3个月,大夏大学师生与图书仪器全部安全抵达赤水,得到了当地乡绅和教育界的欢迎。1945年春,在赤水各界人士的热心支持下,大夏大学以文昌宫为校本部,同时借省立赤水中学、私立博文中学、县立赤水女中等部分校舍正式复课, 直到1946年迁离。临别前,由中文系教授陈湛铨撰写的《大夏大学迁校纪念碑碑文》立于赤水校本部,记录下了这段西迁历史。

1718871752242676_a.jpg

  赤水迁校纪念碑。

  自1937年底入黔到1946年10月返回上海,大夏大学在贵州办学近9年,得到长足发展。迁来时300师生,离开时有1800师生,在贵州毕业学生共计1576人。

  1947年,大夏大学为纪念在贵州办学历史,将校内丽娃河支河改称“赤水河”,在河上修建赤水桥和贵阳桥。

1718871801827385_a.jpg

  1951年10月16日,华东师大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

  1951年,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主要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

  百年岁月,弦歌不辍,华东师范大学与贵州始终保持深厚友谊。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在校内重镌大夏大学迁校碑,2023年,赤水市政府向华东师范大学赠送赤水丹霞石,上题写“赤水桥”名。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