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访谈

贫民女抒写心灵 ———记旅英著名美女作家虹影

2020-03-29 22:07:52 作者:佚名 来源:新民晚报

03.jpg

    虹影文名的鹊起,是先国外而国内。虽然六十年代初出生的她,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写诗,但真正为国内的读者熟悉,还在这两年。她是1991年去英国留学的,先后著有中篇小说集《脏手指,瓶盖子》、诗集《鱼教会鱼唱歌》、长篇小说《阿难》《饥饿的女儿》《一个流浪女的未来》和因为官司而推迟至今年刚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出版的《K》,其中三部长篇被译成16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日本等国家出版。

    这10年,在国门外的虹影很火,但她却很不满意地认为,作为一名用中文写作的作家来说,这是一种悲哀。因为她更在乎和渴望得到与她使用一样语言的同胞的认可。虹影对母语的亲近感,是到了伦敦之后才有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面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虹影说,只有到了家里,打开电脑,看见一个个中文字时才感到亲切,这是在国内时没有的感觉。“在那个英语世界里,我更渴望用母语来表达自己,保持母语的纯粹性,使我有一种在家里的感觉,跟祖国在一起的感觉。”也许这就是身在异乡的她坚持中文写作的原因之一。

    虹影是个特立独行和率直敢言的作家,无论是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中。她毫不忌讳地向人介绍自己是从重庆一个贫民窟里走出来的私生女;也毫无禁忌地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强烈的女性意识。无论是《饥饿的女儿》中那沉痛的生命经历,还是《K》中那惊世骇俗的爱情,都令读者感到那样的与众不同。台湾旅美著名评论家王德威说:“由《饥饿的女儿》到《K》,由东方到西方,可以看出虹影对自身写作环境及题材的反思与改变。《K》中的种种实验, 未必都能可取,但也再次证明她绝不随俗的努力。”

    虹影说:“一个好的作家可以写很多形式的小说,不管什么题材都可以写,手法、 文本多样化,他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文学领域对于他没有任何禁区,他就是为了把文学的边界向前扩展而写作,是敢于牺牲的先锋者。”在写作上追求独特的虹影,就是想当这样的好作家。

     《新民晚报》2002-03-05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