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执着叫坚守,有一种热爱叫痴迷。
这两句话,用在贵州矿业公司绿塘煤矿职工陈夫金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提起“墨石”,在绿塘煤矿都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叫陈夫金,是通防工区的一名看护“炸药”的工人。
带着好奇与尊重,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周日,我们对“墨石”进行了一次采访。
距离绿塘煤矿三公里之外的炸药库房
走进陈夫金的工作岗点,或者说他的工作、宿舍兼书房“三位一体”的“陋室”,我们深感震惊,很难想像在这个不足10平米的地方,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里,他能够一直坚守热爱书法的初心,追逐着他书法艺术的梦想。
在挂满野生猕猴桃的凉亭下,我们走进了陈夫金书法情缘的精神世界,一起感悟他对传统文化的那份痴迷情结……
笔者与陈夫金(右)交谈
12岁就踏进书法艺术殿堂
陈夫金,1970年6月出生在山东省枣庄市。每逢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风俗。12岁那年,又是一年的春节到了,父亲让他到代销点买来几张红纸,到同村的那位在枣庄市师专教学的李老师那里写对联。每次去的时候,全村的老少爷们在他家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候“赐字”。机灵聪明的他就帮着裁剪红纸、把写好的村联放在地上晾干,再折叠起来,忙得他不可开交。每当他看到李老师写春联时专注的眼色、笔走龙蛇优美而刚劲的线条,或许他生来就是一个与书法有缘的人,让他内心感到特别兴奋与愉悦。有时候还要帮着老师家、邻居家贴春联,一贴就贴到夜里十一二点。老师看他挺实在的,问他“小家伙,你想练字吗?”他回答“我觉得练字倒不错。”老师便从屋里拿来一本颜真卿《勤礼碑》字帖送给了他,他拿到手里如获至宝,一路小跑回去就买来毛笔和墨汁,在破旧的费纸上开练了,从此,一发不可收。
由于陈夫金家境贫穷,也没有钱买宣纸。在村里,一到过年的时候,村民们撕下来的年画废纸丢弃在一边,陈夫金就挨家挨户去捡来,在年画的背面练字。他还找来报纸,一有时间,就去对着字帖练啊练啊,习字成了他童年唯一的喜爱。
到后来,为了生计他和家里做了早餐生意。每天凌晨3点多在梦中被父母喊醒,盯着朦胧的月色,来到离家几里路的煤矿,卖完早餐赶完集回来,回家睡会觉,醒之后第一件事就练字。这个时候,他的困倦和疲劳在一笔一划的线条中烟消云散了。
12、13岁的年龄,本来是无忧无虑的儿童时代,但是在70年代,中国农村的小孩都会跟着大人到地里干活。劳累了一天,到了晚上,拖着疲倦的身子,他一个人关在屋里,对着老师给的那本《勤礼碑》字帖反复临摹,在书法里,他找到了快乐,找到了幸福,找到了精神寄托。到了第二年春节,他就可以拿得起毛笔写对联了,写出来的字虽然很稚嫩,但也得到家人和邻居的点赞。
端起墨汁当茶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幼酷爱书法的陈夫金深知书法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他在多年的书法道路上,是一个坚守攀登者,一个把书法当作生命的人。
记得刚刚进入书法艺术大门,与书法“热恋”痴迷的那个阶段,他每天早晨起来跑跑步,回来喝杯茶,就开始练字了。每当临帖时,那张破旧的木头桌上摆放的是“三大件”:一本字帖、一碗墨汁、一碗茶水。他曾多次误把墨汁当作茶了差点喝到肚子里……在这个阶段,他主要临习颜真卿与柳公权的字贴,以楷书为主,一天最长的写字达到六七个小时,有时候晚上睡不着又起来练练字,为他以后创作打下坚实的功底。
1987年,陈夫金同乡的一个同学叫严新军,打算上海去学修理摩托车技术,家境不富裕的他找到陈夫金借100块钱,他二话没说掏出100元给了他。没想到,第二年他从上海回来的时候,给他带了一大摞书法字帖,他欣喜若狂,借出去的钱不要了。实践证明,这对于陈夫金书法上是一个转折点,这些字帖对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2003年的时候,他来到青岛黄岛海信公司承包早餐生意。这一年中他的业余时间都在练字,即使在卖早餐闲暇之际,他以面粉为纸,默写温习字的间架结构,在面粉上留下他流畅刚劲的线条……
2004年上半年,他跟表弟在济南齐鲁软件开发区干了三个月的装修活,负责的任务就是发防火涂料。当他看到满屋子装饰板材的时候,便突发奇想,以刷墙的工具滚轴为笔,以涂料当墨,把1米乘2米的板材当做宣纸,挥舞着、翻转着那支“大笔”,在板材的正反面反复练习写大字,以至于老板风趣调侃到“夫金,你是写字、赚钱两不误啊。”
与笔墨为伴40多个春秋
1987年,17岁的陈夫金初中毕业后,又在枣庄进修三年的职业中专,学的是市场营销。他觉得做生意就需要学市场营销,对他今后做生意会有帮助的。后来他又到枣庄兴源煤矿工作,在繁忙工作之余,他一直坚持写字临帖。下班的时候,工友们都打牌、喝酒聊天去了,他却独自在宿舍里练字,也正是这个阶段,他的书法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2017年,他来到了绿塘煤矿,先后在安监科、通防科工作。2019年,单位领导觉得他年龄已大,便安排他去距离矿3公里之外的炸药库房,当了一名看护工。
陈夫金工作的地方,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水泥路,周围是险峻的大山。放眼望去,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在碧绿的树木掩映下,两间黄颜色涂料房屋显得格外醒目。走进这里,我们发现这里地面上、干裂的墙面上、休憩的凉亭边,到处都写满了他的书法。再仔细看,字被风吹雨淋光照后,有的字迹模糊不易辨认,但是遒劲、刚健的线条依稀可见。
40多年来,陈夫金先后临过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褚遂良的《倪宽赞》,他以楷书为主,到后来慢慢接触行书王羲之的《圣教序》、孙过庭草书《书谱》,博览众长,汲取传统文化营养,为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奠定了基础。他也多次参加贵州矿业公司、山东能源集团等书法展览,并获得同行高评。
与《心经》五个半小时的对话
《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但影响最大的一部经典著作,是历代书法家最常见的书法创作内容。
陈夫金写的这幅小楷《心经》,这已是他写的第200多遍了。深蓝色底映衬下的金色小楷,强烈的视觉对比,给人扑面而来的是满胸静气与安宁,字体结构严谨,取笔古法,一笔一划刚劲有力,并在刚健中透出柔媚,在柔媚中透出灵气。这260个字,他写了整整5个半小时。他告诉我《心经》的创作过程要抛开一切杂念,沉下心来,怀着敬仰与敬畏的心态。心静还要身净,每次写《心经》的时候,他要做三件事:沐浴、更衣、点燃一炷香,在弥漫着缕缕青烟中达到入静状态,一气呵成,可谓是“心之功力入笔墨” “笔为心迹,画乃心声”。在这小小方格之内,是他此时此刻心性情感的真实流露,变化多端的线条里融入了他的坚毅,跳动飞舞的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是无尘洁净的人性本源。“通过书写《心经》,我的心灵可以得到安抚与净化”墨石如是说。
经过40多个春华秋实沉淀积累,如今我们看到陈夫金的楷书作品端庄大方、规矩严谨,行书灵动刚健,又融进了当代书法家启功字的清劲与俊秀的元素。
“这40多年来也没间断过,感觉写书法就是一种享受,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陈夫金反复告诉笔者。
陈夫金把书法的精气神运用在工作中,在这里几乎与世隔绝的岗点,两个人一个半小时就要轮流巡逻一次。他告诉我们,之前有青年也在这上班,时间长了感觉很寂寞压抑,后来离职了。这工作看似清闲,实际上考验人的韧力和耐力,这就需要从书法中汲取坚韧与坚持的精神力量。
陈夫金巡逻中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当问他两年之后退休生活怎么安排的,他笑嘻嘻回答“练书法,过田园生活……”
作者:杜静善 陈泽宾
责编:王琪
分享: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