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快讯

每封信都是一枚信息炸弹 《见字如面》呈现普通人家书中的大历史

2020-05-26 17:39:08 作者:宫辞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讯(记者宫辞)5月11日,第9期《见字如面》迎来重磅历史专场——亲历火烧圆明园的英军中尉、目睹长崎被炸惨状的美国消防员、两名最底层的侵华日军、一名亲历中国解放的解放军,五名亲历大历史事件的普通人带来五封家书。每一封家书都是一枚信息炸弹,足以颠覆我们对这些早已熟悉的历史事件的认知。

每封信都是一枚信息炸弹 《见字如面》呈现普通人家书中的大历史

  “我们3500个人用了两天时间才点燃了圆明园”

  对于“火烧圆明园”事件,以往我们看到的是:侵略者闯进圆明园,琳琅满目的珍宝被他们争先恐后地掠夺。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就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一切仿佛都是一场意外。

  英军中尉乔治·奥尔古德亲历了从入侵北京、劫掠圆明园到谈判、撤军全过程。在他参与烧毁圆明园后写给母亲的家书中,丰富的细节让圆明园的罹劫更加触目惊心。

  为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联军提出的条件,英军首领额尔金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3500名侵略军直驱圆明园,并彻底焚毁它,以此证明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然后对清政府、对清朝皇帝进行精神施压,迫使清政府尽快妥协投降。

  3500个士兵,蓄意地、刻意地、有步骤、有计划,施工一样地,一个点一个点地点着,一个点一个点地烧,一个点一个点地将火苗连起来。三天时间,圆明园及附近的万寿山、玉泉山、香山,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红光半壁,烟焰迷天,成百上千座建筑被烧成了灰烬。这一切绝不是一时冲动。

  “我看到了历史上最大规模人造灾难的场景——死亡之城”

  “现在我明白他们所说的‘死亡之城’是什么意思了。”19岁的美军消防员凯思·林奇亲历过原子弹对日本长崎的毁灭后,在给家人的信中写下了这句话。目之所及,满目疮痍,令他难以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所谓时代悲剧,总是落在具体的人身上。凯思·林奇不解,长崎的伤亡如此凄惨,整个城市几乎毁于一旦,他想同情被原子弹轰炸的日本平民,但一想到美军对待日本人的残酷,还不及他们曾经对美军战俘施加暴行的十分之一,就无法对他们感同身受。这些日本的平民或许是受到隐瞒并不知外界真相,但是一个国家没有大多数人的支持,是不可能发动战争的。

  没错,没有大多数人的支持,英军首领额尔金不能独自下令烧毁圆明园;没有大多数人的支持,日本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发起侵华战争。日军的残暴在二战史上,甚至整个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尤其是在中国战场,日军几乎展现了所有我们能想到的人性之恶。累累罪行被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无数资料、档案里,铁的史实岂容否认。

  《见字如面》找到了两封普通侵华日军记录自己在华所作所为的家书:一位日本兵拿着日本刀渣的一声砍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头颅,却自称“用日本刀杀人有一种快感”;另一位日本兵参与日军所谓的“征发”行动,就是将所到之处一切能吃的东西全部抢光,因此日军所到之处几乎人烟无存。而对于这种强盗般的无耻行径,这位日本兵竟然用“有趣味”来形容。如果不是这两位日本兵的家书白纸黑字地摆在眼前,我们几乎不敢相信人性的丑恶竟然还能至此。但是,这些的确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北平的警卫部队请我们到城内参观了”

  1949年春节的中国,新与旧的交接正在进行。大年初三,北平城内的20多万国民党军接受改编;正月初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了入城仪式。

  十天后,城外的守城部队被邀请进城参观。时任华北野战军第66军炮兵团二营营长的宋云亮第一次来到北平。一整天参观下来,所见所闻令他彻夜难眠。在休息的国民饭店客房里,宋云亮给久未联系的未婚妻写了一封家书,介绍了北平城里的热闹,大街上有电车,有比驮粮的小毛驴还多的汽车,去逛故宫参观金銮殿,还到国民影剧院看了名角的戏。然而这 一天最让他兴奋的,是去了东交民巷:“听说原先国民党统治的时候,这是外国人的地方,中国人是不大敢去的,可是今天北平已经是人民的城市了,东交民巷的外国人们也再不那么盛气凌人了。”

  这封信是本期《见字如面》唯一能让人感受到喜悦的一封信。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胜利了的普通战士们让我们更加真切地看到了解放的喜悦。

  通过这期《见字如面》,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中普通人的真切描绘,体会大大小小人物的骨血与灵魂是如何被战争裹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更个人的视角去接近更真实的历史。

责编:田媛 ]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