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

贵州文化遗产长廊|苗族古老婚嫁习俗“活化石”

2024-04-19 17:27:34 作者:姜雨熙 来源:当代先锋网

苗族“刻道”简介:

  苗族“刻道”,即“刻木”,也称“歌棒”,是刻录各种代表歌词内容符号的木棒。“刻道”是施秉、黄平、镇远、凯里等地苗族歌手必备之物,长、短、方、圆、粗、细均无规定,以方便携带为佳,反映的主要是舅权制下的婚姻状况,对于了解和研究苗族的起源和迁徙、图腾崇拜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2006年5月20日,“刻道”(施秉县)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微信图片_20240419090414_a.jpg

  吴通贤为前来文化展示馆体验的小学生讲解“刻道”。 (受访者供图)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通贤:半个世纪的“刻”守之道

  “苗族‘刻道’上用符号记录的是‘娘亲舅大’时代禁止女儿外嫁的一种规矩。那时苗族没有文字,为了‘作证’,便将这些内容以符号的形式刻在一根枫木的两面,然后一分为二,两家各拿一半,以此为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通贤用手抚摸“刻道”,向前来文化展示馆体验的小朋友们讲述苗族古老的婚嫁习俗。

  “刻道”亦称“刻木”,又叫“歌棒”。就像书上的目录,“歌棒”三面刻有符号,共27格,每格以简略的符号组成“刻木歌”各段的主要内容。

  施秉县杨柳塘镇飞云大峡谷中的高塘《苗族开亲歌》最为典型、流传最广,歌词内容有一万多行,一般歌手不容易全部背诵,因此,苗族先人就用刻木的形式把苗族婚姻文化的发展、演变刻在一尺左右的木棍上。

  “为了传承苗族文化,我们没有局限哪个版本,前前后后教了几十个徒弟。”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今年70岁的吴通贤50年来不遗余力宣传推荐“刻道”。“村里正开发体验‘刻道’的旅游项目,由我来教小孩制作‘歌棒’、唱古歌,希望通过更多人来体验,把这个文化遗产一直传承下去。”吴通贤说。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