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平坝区十字乡九甲村的早熟马铃薯迎来丰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村民翻挖马铃薯
九甲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土壤以富含有机质的黄壤为主,pH值呈弱酸性,特别适合马铃薯生长,产出的马铃薯口感软糯香甜、淀粉含量高,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近3000亩,其中,早熟马铃薯近200亩。
走进九甲村杨胜学家的早熟马铃薯种植基地,只见马铃薯收获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马铃薯从土壤中翻出,被整齐地翻到地面上。工人们则紧跟其后,忙着分拣、装筐,杨胜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希望:“从5月初开始挖,已经挖了一个星期,每天都有几千斤的鲜薯运往清镇销售。”
马铃薯收获机正在收获马铃薯
杨胜学介绍,他家种植的早熟马铃薯品种是希森6号,这种马铃薯因其独特的黄皮黄肉特性,被誉为“黄金薯”。相较于普通马铃薯,希森6号不仅抗病性强,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等常见病害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产量大。今年受前期干旱天气影响,马铃薯生长受到一定制约,目前每亩产量在2000到3000斤左右。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杨胜学将马铃薯按照个头大小分拣成三个等级,大果每斤售价1.4元,中果每斤1.3元,小果由于口感更粉糯,价格反而最高,能卖到1.6元1斤,截至目前,销售收入已突破2万元。
色泽金黄的马铃薯
杨胜学是九甲村有名的种植大户,几年前,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近200亩土地,起初主要发展柑橘种植。但他并不满足于此,经过多方考察和试验,五年前开始尝试在柑橘地里套种早熟马铃薯。
“柑橘树在幼树期树冠较小,地面有大量空闲土地,套种马铃薯既不影响柑橘生长,又能在柑橘挂果前获得额外收入。”杨胜学说。
村民正在分拣马铃薯
九甲村党支部书记彭必林介绍,通过这套“以短养长”的种植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能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益。
“我已经收了一个星期的马铃薯,收获机在前面挖,我在后面负责翻出马铃薯和分拣,一天能挣100元,足够补贴家用。”正在分拣马铃薯的郭秀英说。像郭秀英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平时有6人左右,农忙时节还会临时雇佣更多人手。从马铃薯种植、管护到采收,再到柑橘的日常管理,杨胜学的基地一年四季都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马铃薯喜获丰收
谈及未来发展,杨胜学信心满满:“过几天会有采购商直接到地里收马铃薯,到时候用工还会增加,采收速度也会加快,等早熟马铃薯采收结束之后,我就准备种紫薯,继续探索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发挥土地价值,带动更多村民务工增收。”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 伟
分享: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